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应该知耻而后止

(2007-06-24 15:35:35)
标签:

耻感教育

美德

检点自己

分类: 沟通天地
    研修班上请来的专家,有人旁征博引,精彩纷呈;也有少数或者象老古董般缺乏新意,或者象未成年人般思维幼稚。后者令人困倦,前者发人深省。
    伦理学专家吴潜涛先生谈到的“耻感教育”引起我的兴趣。与西方的罪感教育不同,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以耻感教育为主的。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西方也有类似的荣辱思想,德穆克里特说过: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吴潜涛先生提出,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强调发扬光荣的东西,还要加强耻感教育,因为知耻是为人之根本,知耻是立人之大举,知耻是立国之大端,知耻是美德的一种特殊表现。
   
    我觉得,羞耻之心,人该有之。它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是一种自我检讨习惯,是对自己的言行可能影响他人或者公共环境的反省。最起码的,应该经常有那么点不好意思的表示。比如对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扔废弃物,在公车上不让座老弱,在课堂上接听手机,以及种种为人冷漠、自私的表现,如果行为人能够感到不安和羞耻,就可能予以矫正。
    如果我们只是提倡美德,人们不一定都去追求。在这样一个浮华的社会,物质利益似乎比精神高尚更加荣耀。但是如果耻感教育深入人心,就会让人们产生自我检点与矫正的内在动力。
    耻感教育,不仅是伦理学家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一个经常有那么点不好意思的人,其实是有内在涵养和高度自觉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欢迎和追捧。我们不仅要自己养成检点自身的习惯,还应该提示那些不够自觉的人:告诉他们不要脱离社会的常轨,人,应该知耻而后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