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喜剧版--帮助人们温和地告别过去
2006年超级女声比赛刚刚开始,各路反对人马就披挂上阵。大概最有影响的当属所谓“炮轰超女第一人”的刘忠德老先生。在其观点中,我最不认同的就是认为海选节目“以出丑为主”,“很多观众是怀着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状态看这个节目,年轻人会在笑声中受到毒害”。我觉得,老先生的观点有点问题,为什么不能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看待喜剧版的超女海选呢?
美的形态包括了喜剧的美,而喜剧美的表现可以揭露生活中假恶丑,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趣事、乐事,相声、小品就是文艺形式的喜剧,用夸张、机械、讽刺等等手法赢得人们的笑声。参加海选的选手,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喜剧训练,她们却依据本身所拥有的喜剧天赋创造出独特的表现,比如站到桌子上唱歌给姚明,比如过分夸张的舞蹈动作,比如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位白发老年妇女,她是那么专心致志地走调、重复着宋丹丹式的“糊纸”动作……选手可没觉得自己在献丑,她们理解的唱歌就是这样的,她们并不是为了观众的笑声,但这恰好就出来了喜剧效果:因为人物全然无知,而又极其投入地陷入一种机械状态,这就引起了观众的笑声。就许相声、小品故意取悦观众,还不兴咱老百姓自然而然地逗点乐?
喜剧的效果是什么?通过哈哈镜,人们看到了自己可笑的一面,而后对有悖社会准则的言行进行修正。观众更加聪敏、智慧,在笑声中告别过去。超女在海选中的搞笑和喜剧色彩,不仅不会毒害什么人,反而可能会使人看到:唱歌与动作的不协调是多么地可笑,唱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经过学习和指导的原生态是多么的幼稚和粗陋,真正的实力歌手不是通过搞笑胜出的……通过这样的海选,跃跃欲试的选手会校正自己的行为,而广大观众的审美情趣也会通过专业评委的点评得以提高。
说实话,来海选的选手本来也会在各种场所唱歌,如果不参加这样的海选,她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毛病,也许就会一直这样子唱下去,海选后,她们才会发现原来的滑稽,这也是一次教育和提高的机会,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娱乐都有好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