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宰牛怎堪杀鸡刀

(2010-07-09 08:32:00)
标签:

足球

评论员

诟病

庸才

刘建宏

亚洲

杂谈

 

       刘建宏们出现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心有余力不足”症候。十年前,建宏以“甲B专家”出道,而今委以中流砥柱重任,“三分才”十分用,犹如杀鸡刀宰牛,牛何以堪……

  

            宰牛怎堪杀鸡刀            
                      

     世界杯激战正酣,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典之战令观众心潮澎湃,如若再辅以精妙的解说,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但很不幸的是,某些经典赛事搭上的恰恰是现场蹩脚的解说,一经回味大有“酒中兑水”之感。 
     

     可以看出,世界杯报道,在解说这一“项目”中,央视体育频道用了不少“老人”,也大胆启用了“新人”。然而,无论是“老人”还是“新人”,这一次他们的表现大都不能让观众为其打出高分,甚至免不了让观众讪笑。这是为什么?

   
     首先须知这样一个常识:资深也好,新锐也罢,与人才及庸才是两个概念。即便你是解说席上的“常青树”,也不代表不是个庸才。

      这次“老人”的表现遭到如雨板砖,其主要问题是,以刘建宏为代表的资深足球解说出现了“疲态”,靠“排比词藻”、“生造激情”来维持局面,结果倒胃的观众很不领情,批评亦属必然。

    刘建宏们出现的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心有余力不足”症候。十年前,建宏以“甲B专家”出道,而今委以中流砥柱重任,“三分才”十分用,犹如杀鸡刀宰牛,牛何以堪?


    强弩之末的“老人”越积越多,踉跄维继,而推出新人应该是正当其时。
    此次“新人”乃至“美女主持”的出镜,从形式上给解说队伍带来了一股活力,但暴露的“幼稚病”也不容小视。那位不知是“科班”还是“娱记”出身的“美女主持”的“漫话”待聆听之后,很能察觉出深深的“小朋友”的痕迹。刚出道又急于表现,于是不顾解说顾问专家在场,不懂装懂,抢尽的就不是风头,而只能是殆笑大方了。
   
   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我看中国足球不能进步的原因是全方位的。这里,也包括足球解说评论员的水平,也是“亚洲二流”。

    他们最要命的特色有两个:一是什么都不懂。此次建宏对西班牙“十字”的揣测就是一段经典笑柄。二是什么都懂。李承鹏董路这些靠足球起家的记者评论员,如今成为万金油,从经济报道到法制节目,什么领域都发言,一个连本行当都没整明白的人,到不熟悉的领域反而成为“专家”,到头来终归不过是笑谈。


     央视体育评论员并非悉数不行,如果打分,有目共睹的足球评论员的水平是最差的,而篮球评论员应得最高分。如“NBA”评论阵营中杀出的老辣评论员张卫平、徐济成,新锐评论员于嘉杨毅等人,激情和理性并存,底蕴深厚,语言精道恰如其分。这些看似“杂牌军”的解说,比起一些本质上循规蹈矩、形式上生造“个性张扬”的足球解说,其感染力会强过多少倍。
   
    虽然,计划经济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至今“计划型”人才依然在央视解说队伍中占据相当席位,甚至有时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否因为央视解说“选秀”的模式乃至自由竞争的氛围“内外有别”、或仍为“体制内”所累呢?

   如今中国综合体育已毫无争议地傲立于世界之尊,而体育解说员的队伍,何时全面称得上亚洲乃至世界一流呢?
  
     我劝央视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以免让广大观众讪笑:偌大平台,尽数庸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