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万军
程万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377
  • 关注人气:42,0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

(2010-01-05 11:34:22)
标签:

逆淘汰

仕途

中国历史

脓包

庸才

文化

分类: 出版系列三《逆淘汰》

 一部中国人才命运的千年反思,终极破解逆向淘汰迷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倾力推出本人新作——

 

    《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面世

 

 

 逆淘汰:中国历史上的毁人游戏

 
 

 

何谓逆淘汰?一言以蔽之,曰:劣胜优汰。

这是与达尔文《物种起源》唱反调的“退化竞争”,然而却在人类的局部历史舞台经常上映。

人才出局,草包过关,“劣胜优汰”历史剧在东方“神州”断断续续“播映”了两千年。对于过关的草包,那是美不胜收的人生喜剧;对于被废的人才,则为彻头彻尾的毁人游戏。

毁人游戏中常见——奇才败在庸才手;有文化的人败在没文化的人手里;讲人格的人败在不讲人格的人手里;说真话的人败在说假话的人手里……

这是不折不扣的逆淘汰。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口口埋葬人才的陷阱,一出出光怪陆离的用人迷局。

毁人游戏虽然荒唐,但却据有独一无二的“生存空间”。固化两千年的封建政治格局下,从政经到文化,政府垄断一切社会资源,人才除了依附政府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当官是唯一的发达通道,走仕途几乎形成了全民共识,所以人人都想当官,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捞个一官半职。然而当大家挤作一团时,那种情况也有如食腐动物麇集在腐尸上一样。竞争不仅残酷绝伦,而且是没有底线的生存斗争。悲喜交加的逆淘汰注定要在这样的“非正常竞争”下发生。

 

中国封建历史太长了,所以毁人游戏总是能与时俱进、自动“升级换代”。

当“非正常竞争”的逆淘汰占据了时代“主旋律”,人才之被毁,则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浩瀚的二十四史,冷眼看来,不啻于 “毁”人不倦的仕途陷阱。尔虞我诈,刺刀见红,无止无休……千古悠悠,有多少人才“虽九死而犹未悔”地填进了这口巨大的陷阱中,直至在井中发霉变臭?

 

发生于“争上游”路上的逆淘汰,其前提是:你不是人才,领导说了算。然而,领导是不是伯乐,谁说了算?历史的空谷里,无人应声。

 

历史一再令我们发出“惜哉人才”的长叹,漫漫仕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人才?制度毁他,上司毁他,同僚之间的相毁更加严重。中国历史上,名臣良将都有过相似的被同僚“下绊”的遭遇,“掣肘”现象频频作怪。一个人才出现后,一万个庸人等着毁灭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瞬间扼杀,淹没于茫茫人海——这似乎成了一道无解的千古难题。

一个专注于“潜规则”研究的民族是无望的,诚如一个成天琢磨“卡位”抢官的人才,久而久之,也必定被废,退化为八面玲珑的庸才。然而,不得不承认:在封建年代,任何想走仕途的人皆要过“暗道”这一关。无论德才兼备之人,还是二者全无之辈,要想不被淘汰,只能用心揣摩“上意”,将自己潜心修炼成一种“格式化”物种。即便是这样,那种“境界”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非要在“伴君如伴虎”的恐惧之下,在长期侍奉领导和官场周旋的历练之中,经过用心的点点滴滴的不断积累,方能渐致“最佳境界”——由“有心”逐渐驯化为“习惯”,进而修炼成流淌在血液中的“官场本能”。

——天下人才均甘心如此乎?

 

  当然,中国的人才史,并非一团黑,至少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伸手尚可见五指,彼时唯才是举、人尽其才亦不乏夺目。那艳若桃花之处,有桃花,也有脓包。行文所需,脓包与伤疤的展示不可或缺,但本书不为“欣赏”,而为“解剖”——分解逆淘汰前因后果,为无解之题探索有解答案。

 

   本书收官之时,正是2010年度公务员招录如火如荼报考时段,中国年轻人入仕竞争创造了四千的历史新纪录……而此前恰是2009年度诺贝尔奖的公布,又有美籍华人获奖的消息传来,遂见网友评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见,土壤问题已是古今共识。

   我想再加上一句熟语: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料”,或用作“主料”,或成为“边角料”,还要看遇到什么样的“木匠”。沿着这两条主线挖掘开来,依稀可见逆淘汰之源头,追本溯源之后,至少可以告慰逝去的人才、勉励路上的才俊——进退不失据,胜败皆甘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