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枪》满足了国人精神生活的最低需要

(2009-12-17 11:44:56)
标签:

三枪

精神生活

国人

精神产品

郭德纲

文化

 

      《三枪》满足了国人精神生活的最低需要

 


     如果说人类物质生活的最低标准是满足温饱,那么人类精神生活的低标则应该是“搞笑”,或者说“搞笑”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低水平需要。《三枪》满足了国人精神生活的这种最低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算是“成功”的。

 

     《三枪》票房成功,与郭德纲的德云社及赵本山的大舞台之火爆没什么不同,在满足国人精神生活的最低需要上,张艺谋郭德纲赵本山殊途同归。

   与其说他们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不如说他们认定大陆观众目前的精神生活也就这个水平了,提供这样的“精神产品”,质量已是“不低”。

 

    《三枪》的出品,不禁使我回忆起二十年前行销大江南北的温州“礼拜鞋”,外表是那么地“高档”,里边的材料竟包藏“纸质”,所以穿一个星期就“不堪”了。但是依然好卖,因为他们“便宜”,看起来像“名牌”,所以满足了大量尚未先富人群的虚荣与需要。


   《三枪》与“礼拜鞋”好有一比,分别是国人两个生活领域的低水平标志。而不同的是,现在“礼拜鞋”基本销声匿迹了,物质生活领域相对高水平的“山寨版”也取代了低水平的假冒伪劣产品,然而精神生活领域,《三枪》的出现却标志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

   《三枪》的搞笑水平,即便是在同一个低档位较量,比无厘头经典《九品芝麻官》等等差多了,所以,《三枪》及张大导演的搞笑水平,远不如周星驰,近不如郭德纲。

   
   《三枪》的高票房,映出了国人精神生活的一丝悲凉。就剩下“狗男女”了,看客们还有其他选择吗?
   “把你们逗笑就成功”——这就是那些所谓的“艺术家”们给出的精神产品的“国标”。在娱乐的精神底色上,我不知道这与经常看到媒体关注“脱衣舞下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中国有13亿以上人口,这些人有很强烈的精神需求,他们需要娱乐。尤其是在他们休闲时候心灵空虚,一定要有东西来填补。那么用什么来填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目前无论是农村文化还是城市文化,都非常庸俗化,这并非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过错。中国16、17世纪商业发展了,戏曲小说也非常流行,经典不断的元曲就是例证。经济文化两者是有互补关系的。经济发展了文化也会发展,并不会有妨碍。

    关键是文化一旦失去核心价值观,成为商业的附属品,走完全庸俗化的路子,精神上基本没有出路,那就死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