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是一顶戴在奸臣头上的高帽
(2009-05-05 20:04:58)
标签:
谋反奸臣高帽文化 |
在历史上的奸臣堆里,当然没什么好人。但是,如果说他们都是些“乱臣贼子”,却也是高看了他们。
他们首先是宠臣,而所谓红人或宠臣,大都是有本事邀宠没本事“自立”的奴才。历史上如司马懿那样具有帝王韬略敢于“另起炉灶”的宠臣为数寥寥,但如蔡京、胡惟庸、严嵩、和珅那样的“纯奴才式红人”却不计其数。
史书中骂宠臣的多,他们的主子在卸磨杀驴时,也往往以“谋反”罪名杀之,这其实是割错了部位。
别忘了在主子面前,这些宠臣终归是个可怜的角色。什么样的主人,什么样的宠物,什么样的权柄,什么样的工具。宠臣无非投其所好罢了。
宠臣一切看主子脸色行事,他们的命运就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左右的。他们被宠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言九鼎,权倾朝野的地步,但一场风云突变,转眼间红得发紫的他们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这样的例子许许多多各朝各代不计其数,红人们由宠而升,由升而骄,由骄而跌——从受宠到失宠,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作为“纯奴才式红人”,你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知主子啥时候变脸,自己的哪句话惹得主子变脸。所以观古往宠臣,尽管很惬意,甚至能够呼风呼雨,但又最难当,他们整天堆上副笑容,但最后还是伺候不好主子,因为主子大都神经过敏,太不好伺候。
皇帝的红人就好比被皇帝牵着的一只风筝,让你浮你便飞升九重天,让你沉你就得入十八层地狱。红人们除了兢兢业业地看皇帝脸色行事,剩下的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与皇帝的喜好能维系多久。
皇帝将宠臣除了当宠物之外就是当工具,所谓宠物你要一直讨得主人欢心,换了主人就可能不喜欢你;所谓工具,用着用着不顺手时也会被主人遗弃。
到头来,红人不是倒在易主上,就是因为失去利用价值而被旧主抛弃。前者如蔡京与和珅,主子一换就失势,后者胡惟庸和严嵩,虽然主子还是那个主子,但怎奈主子换了口味,厌烦了他们,于是红人过期作废。
宠臣的晚景有着惊人相似的凄惨。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均被主子毫不犹豫地抛弃掉。回观历代宠臣,也大多如此。汉文帝宠臣邓通,拥有金山一座,但汉文帝去世后竟连饭都吃不上,寄人篱下默默死去。宋徽宗宠臣蔡京的命运与其大同小异,失宠后也除了“饿死鬼”。最凄惨的是乾隆宠臣和珅。旧主子尸骨未寒,就被刚坐稳了皇位的新主子杀了祭旗。
在主奴社会里,谁说了算是显规则,说话“最算数最管用”的当然是皇帝。因此,让皇帝高兴似乎是红人的终南捷径。然而,这种“算数”与“管用”既不稳定而又随意,因为皇帝们各有各的喜好,所以人易则宠迁。将命运赌注压在皇帝个人喜好上,无疑也是聚沙成塔的“玄事”,如是,宠臣们的瞬间荣辱,也就不足为怪了。
奴才的命运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故而“奴才式红人”的命运在“天堂与地狱间轮转”也几乎是定律。在皇帝眼中,宠臣就是他的私有财产,他们自然就该掌控着宠臣的命运及生死。
人言:奴才的命运永远是跟着主子的,我以为这句话不很确切,确切地说,奴才的命运是跟着主子的喜好走,一旦哪句话拂了主子的意,或者领会错了主子的意图,则很快就容易失宠,马上从天堂掉到地狱。
而这里,“奴才式红人”的自身症结是,他们没有不做奴才的愿望,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做个被主子“提拔”的奴才,谁厉害,我为谁卖力。这样的红人,最终只能拥有一个奴才的宿命。
所以说,说这些宠臣谋取私利大都确有其事,但谋反大多是子虚乌有,它只不过是主子废奴的一个借口。造反对于那些奸臣宠臣而言,简直就是莫须有的“高帽”。因为,他们不是纯爷们,而是纯奴才。
固化于“奴才”定位的奸臣,要自立门户,根本不可能。九泉之下他们除了喊冤,或许还应该后悔,就像胡惟庸之于朱元璋,如果带着强加的罪名,胡惟庸对朱元璋这种主子真谋反,殊死一搏另起炉灶,说不定可以看到重生的希望——至少会死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