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先不是一个“信不信”、“吹不吹”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说”的问题,彰显的不是“大嘴”而是“个性”——
我对李永波这样的“个性教练”
喜忧参半
奥运会临近,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对媒体放言——“拿三块金牌就是失败”。无论各媒体对此怎么反应,我对此言的第一感觉就两个字:痛快!
这首先不是一个“信不信”、“吹不吹”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说”的问题。是“个性”与“血性”使然。试问,像李永波这样把“大话”说在前头的国字头教练,国内还有几人?
这体现的不是“大嘴”而是“血性”与“豪放”,彰显的是“个性教练”的魅力和风采。
像李永波这样的“个性教练”在国外并不鲜见,欧美选手和教练最善于把“大话”说在头前,意在“长自己威风,灭他人士气”。这对于赛出水平全力争胜,给自己鼓劲,给对手震慑,没什么不好。
但在中国国内,这样的“个性教练”却是稀有资源。每当记者问及目标时,大多三缄其口,留有余地。这当然也是一种风格,或许比李永波那样的“个性教练”显得“成熟老练”,但我总觉得缺少一股“劲”,一种让人特别提士气的“劲”不复再现。
李永波这样的“个性教练”率领球队在国外比赛,其最大优势是,在外国裁判和外国赛场上不吃“哑巴亏”,例如一次德国公开赛上,组委会官员雷切尔指责中国球员“诈伤退赛”,李永波坚决予以驳斥:称雷切尔根本不懂羽毛球,认识水平有限。结果,组委会马上就“不当言论”向中国羽毛球队道歉。这是中国教练员罕见的“个性”与“胜利”,这比赛场取胜本身更令国人提气!
李永波这样的教练,这样的个性放言,足以令我们惊喜,然而,我在喜中亦有一忧,也不得不言。
这一忧并非出于对金牌总数的担忧。即便最后真的连三块金牌也没拿到,我想也没什么了不起,主要是输球别输人——打不出士气,不行!技不如人,这次认了,下次再来,继续扬言争胜,个性不减,精神不败!
我们对李永波这样的“个性教练”应该力挺和宽容。但是,“个性强”不等于“火气盛”,李永波“个性”可嘉,足可在承担总教练之职的同时,堪当球队的精神领袖,但要留神:切不可让手下球员错把“个性”与“火气”、“脾气”划等号,譬如你的爱徒林丹,“火气”盛、“脾气”大,有时不在球场争气,而是在场下“斗气”,如此浮躁之气,恐在此届家门口的奥运会上也难成大器。
——这就是我的忧虑所在。但愿那末尾一句,算我“大嘴”妄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