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好学生”颜回为何一事无成?
(2008-07-01 12:19:11)
标签:
孔子好学生颜回赤贫短命一事无成讽刺文化 |
颜回终生践行孔子“仁义”核心价值观,但却落得个赤贫短命,个中的讽刺意味深长……
虽然论语中赞颜回善于学习, “闻一知十”。但是这种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可以的,在经世致用上却不一定实用。所以,颜回一直从事的是“助教”工作,他可以实现孔子的教学,却实现不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仁”字,然而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仁”的恪守者,往往是愚钝的边缘人群。
不同的回答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志向差异。在老师面前,一个求的是才,另一个显示德。子路无疑是性情中人,好东西不怕与人共享。而颜回则太低调、老实,他不奢望自己将来能拥有车马轻裘,而只是希望自己的品德修养能够不断完善。颜回的这种品格,作为老师的孔子极为欣赏。但是这种“贫而乐”的人,是否预示当不得现实的强者呢?
颜回终生践行孔子“仁义”核心价值观,但却落得个赤贫短命,个中的讽刺意味深长。
颜回死后,其父颜路甚至无钱给儿子买副棺材。“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是颜回父子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前穷困潦倒,死后荣誉等身,孔子的好学生颜回,不能成为实现老师理想的“现实英雄”,只能成为后世追祭的“道德样板”——孔子若在天有灵,对“好学生”的这种结局,不知是感到由衷的欣慰、还是遗憾地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