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部能不能干点大事?

(2006-12-20 09:10:18)
   
   县委书记、县长干的是“菜农”的活儿,我担心那里的运筹帷幄。难道该县没有更大的实事等着他们做吗?
      
    
 

         干部能不能干点大事?

 
 
 
    前一阵子关于山西省寿阳县“干部卖菜”的争议至今没有定论。那地方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卖菜,全县有700多名干部参与卖菜,还下了“红头文件”——“机关干部可以‘卖菜’为由请假不上班,工资照发,收入不上缴。” 
    “干部卖菜”总比“干部卖权”要好,所以若论起初衷来,这“创举”无疑是好的。若论起效果,至少是“缓解了卖菜难”。但是,这是会使当地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吗?在这最为关键的一点上,寿阳县并不能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
    而我最担心的是,让干部干菜农干的活,这些干部还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吃”的吗?
    他们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吗?他们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怎么才算干好了吗?
    如果这些干部把时间精力放在为自己买菜上,那么又有什么资格拿纳税人发的工资呢?
 
    如果县委书记、县长干的是“菜农”的活儿,我担心那里的全盘布局未必会干得出色。难道寿阳县没有更大的实事等着他们做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对于全县经济民生的根本改变,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大事会比“亲自卖菜”更有效吗?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各级政府大都会感受到财政不足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的反作用下,必然憋出一些应对新举措。但这类新举措由于是在原有的大环境中产生,所以基本上逃不脱权宜的大框架,触及不到皮毛以里的内核。
    干部“会卖菜”,也无非是形势所迫,“思想活跃”是技术层面的,有多大的治县参考价值呢?再者,如果活跃的仅是时务思维而非科学思维,那么除了“生存不易”的慨叹外,从为政角度来说,又能领悟到几分经济繁荣的真谛呢?
    从寿阳县“干部卖菜”的“创举”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各级政府对“转型干部”的急切盼望。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压力,或者已是甚于“反腐”的转型时代的大课题。
    纵观“干部卖菜”后的“转变”,对照现实,不免有“能持续多久”的几分疑虑。一个带着“菜农经验”作事的基层干部似乎与提高公务机关人员的水准也是不搭界的。
    在建设“小康社会”中,是否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为优于“干部转型”、确保脱贫或“小康”之后不再返贫的首要呢?这些由“干部卖菜”本身留给我们的“遗问”在当前似乎很难找到答案,甚至成为“干部卖菜”亮点的遮蔽。
    类似“干部卖菜”的举措并不鲜见,比如前几年“干部打工”、“工人变农民”的创举等等,我看都属于这个类别。
其实,任何“创举”也是有“两怕”的,一怕花架子的“花”,二怕墙上芦苇的“摆”。它们直接导致了隔靴搔痒与找不着北。而隔靴搔痒痒更痒,找不着北者总是找不着北。
     最后不管干部怎样转型,关于干部的本位,无非是两条:一是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是干什么吃的,二是干好怎样的大事才能对得起纳税人赏的这碗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