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猛:“除了房地产,不会做别的”

(2006-01-17 19:05:32)


作者:贺文    新闻类    2005-5-18              


杜猛:“除了房地产,不会做别的”

商报记者 贺文 S028


“说得好听点,是爱死这一行了;说得难听些,我除了房地产不会做别的”。
当过学生兵,执过教鞭,主持了“中国芯”的研发,做过金融投资,最后进了房地产界。俗话说“四十不惑”,已近这道门槛的杜猛在“误入歧途”九年之后,决心“将房地产进行到底”。
“8•31把我赶成了股东”
2004年“8•31”之前,杜猛在房地产行业里一直是职业经理人,不事张扬八年。
期间的1994年是他事业历程的第一个转折点,从学者转型为职业经理人。
虽然笑称自己“颇有学生缘”,但是出于对平静学校生涯的不满足,加上“经不起浮躁社会的诱惑”,杜猛离开了“国医大学处长”位子、收起了“副教授”头衔,进了大型国企三九集团,并迅速由普通员工成为三九集团北京投资公司总裁助理兼董事会秘书。

此后的路,“平平淡淡走过来,虽然很不容易”,杜猛回忆说。从军企三九集团到股份制力迈企业集团,从北京大学校企“高智”到中外合资金鹰集团,从私企今典集团、天洋集团,到金露枫苑房地产,杜猛在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总经理”头衔戴了八年(除去两年在北大校企高智的IT从业生涯)。

而他“无心插柳”、“误打误撞”进入房地产这行,是始于1994年主持开发康桥花园。当时作为投资方代表,杜猛到上海旅行车厂主持工作,利用教练厂的废地与外资合作开发了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的康桥花园。此后同样是以“资方代表”的身份,杜猛主持开发了北京最早的教育地产项目力迈学校、外交公寓、总建筑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的银川西夏凤凰城,以及双裕花园、双裕德邻、德国印象、金露枫苑、罗马湖别墅和北啤项目等前期工作,开发项目的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到去年‘8•31’前后,一直安于“总经理”角色的杜猛,明显感到了压力。“当时觉得如果再继续做职业经理人,就有可能错过‘最后一班末班车’。”在他看来,国内的房地产在经历了福利分房时代、货币分房时代、稀缺经济时代、容积率时代、改革探索时代、群雄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品牌时代之后,以“8•31”为临界点,正在进入地产资本时代。“过去有个几千万甚至几百万就能做开发商,现在却只有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形势所迫”,杜猛由职业经理人转型为“股东操盘手”,北京国际投资发展公司总裁,在北京国际投资发展公司及其参控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已经持有相当份额的项目股权。

戒不掉的学者气

在商界“泡”了十年有余,杜猛却未能“戒掉”文人“毛病”——爱耍笔杆子。在房地产网站的个人主页上,“杜猛文集”中收录了一长串文章标题,他在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二手房市场、豪宅、国际热钱、品牌资本、房地产文化等众多相关或不相关的领域都“搀和搀和”。其间颇有口碑的业内文章比如《地产市场“原罪论”》、《中国房地产税改势在必行》、《居住观念差异谈:中国“蜂”与美国“鸟”》、《对再次修改〈土地管理法〉初步分析与探讨》等。

他试图探求房地产行业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圈地的“原罪论”,认为违规用地是权力寻租的最大出口,城市扩张应尽力避免圈地运动;他认为国内房地产行业协会的改革非常急迫,否则只会变质为有钱开发商的“俱乐部”。

有媒体曾经这样评价杜猛:综观楼市业界老总,能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学术探讨、反思的实在不多。他则笑称自己仅仅是业界的“配角”,与“业内专家”身份的其他老总相比,自己只是“更擅长考试”,就像“副教授”的头衔是考来的一样。但他也坦言,自己不求“急智”,却始终对新生事物保有渴望的态度。

也许是出身教育世家,杜猛坦言商人的角色经常让他受着“良心的折磨”,笑称自己是“良心被狗吃了,却还剩着一半”。“有时出于利益考虑,不得不做有失公平的事。”杜猛说,房地产从兴起的那天始就是高投诉率的行业,“良心发现时,自己也很惭愧”。

杜猛这样类比做房地产这一行的“不安生”:你要想一天不安生,就请人吃饭;你要想一月不安生,就去卖房;要想一年不安生,就盖房子;要想一辈子不安生,就做房地产。

做房地产界的“老兵”

生活中有太多偶然。
现在对房地产这行又爱又恨的杜猛,曾经却一心梦想做飞行员。“为了通过测试,我把视力表的最下面三行全背了下来,不想在复试时露了马脚。”现在回想起来,他仍有些“耿耿于怀”。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玩世不恭”,26岁的杜猛曾“不满”汪国真的诗也能博得那么多女孩倾心,赌气之下出版了一本诗集。“那都是学生时代的事了”,他现在如是说。虽然杜猛如今很少写诗,但是从他的学术文章中却能看到这种情结的影子。

谈到今后的打算,杜猛戏称,这辈子和房地产是“离不了婚了”,“说得好听点,是爱死这一行了;说得难听些,我除了房地产不会做别的”。现在已经是资方身份的他,虽然不再像职业经理人时那样“畏手畏脚”,但是也感到压力更大。为了这个让自己不安生的行业,现在杜猛虽然家在北京,却有3/5的时间在外地,1/5的时间参加社会活动。今年“五一”期间,为了给派驻海南3个月的CEO放个假,他自己留守“值班”,借口“海南游”一趟。

有了超过300万平方米的开发业绩后,杜猛今年定下的投资开发目标是近100万平方米,除北京外,还有成都、江西、济南、上海、海南五地。

“因为有了房地产,才有了我们这些职业经理人,才有了我们所谓的地产老总。”杜猛感慨自己是地产界的一名“老兵”,在其中学习了、锻炼了、成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