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回归1000
点路线图:推倒制度,从头再来!
杜猛
如果近期内跌破1000点大关、我要默哀3分钟,同时,自杀为中国股市献身..........
一个老股民如实说
2005年6月3日下午13点49分,上证综合指
数探至1000.52点.
谁在做空中国股市?
2005年“6月1日实施减免红利税”、“1200亿平准基金推出在即”……
“目前有这么一拨人,专门发布各种所谓的利好消息。但要注意的是,他们不是要拉高股指,而是要做空股市。”
“这些人熟知市场心态,利空消息在目前状况下作用不大,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告诉你确定的时间出某某利好消息,一旦把市场调足胃口之后,到时间没有利好政策出台,市场反而会下跌。”“在种种利好传闻均未兑现的情况下,目前大盘加速滑向1000点。如没有实质性救市措施,近日盘中将下试1000点。虽然‘千点论’终成事实,但投资者希望仍然渺茫,跌破1000点后投资风险仍在加大。”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交易信息,深市主板市场上日跌幅超过7%的五只证券中,有四只股票出现中金的身影。其中,云南白药和晨鸣纸业成交第一位的是中金上海陆家嘴东路证券营业部;峨眉山成交第一位的是中金公司机构专用席位;石油济柴成交第四位的是中金深圳深南大道证券营业部。中金席位在一个交易日中如此密集上榜,为近来所罕见。
据分析,中金公司营业部席位的使用者主要是机构客户,近期该公司席位如此频繁地出现在跌幅较大个股的公开信息中,与其说是中金公司充当“空方”主力,不如说是机构目前在采取做空态度。中金营业部的客户均为实力机构,他们不仅在中金营业部开户交易,同时奉中金研究报告为准绳。因此,这些机构做空的行为,实际上也代表了包括中金在内的国内部分主流投资银行对国内股市的态度。
基金主力在何时何地出手?
“股权分置试点启动,带来了新的估值标准,基金面对两套估值标准并行的现状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离场观望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面对基金重仓股集体跳水的现状,基金人士提出:“我们也许应该反思一下――卖出一只个股的理由到底应该是什么?”
真正引发投资者在近期持续离场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所引发的市场预期紊乱。“市场中空头气氛弥漫,投资者信心涣散,基金重仓股继续调整,而清华同方的大幅下跌亦表明了市场对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市场投资价值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些市场表明往往是市场即将见底的先兆。”
而据一份最新的基金调查显示,基金对后市的悲观情绪明显上升,有近九成的基金认为目前市场处于熊市初期和中期;而早在1月份的同类调查中,有80%的的基金经理认为已到熊市末期。无疑,基金这种“迟到”的预判,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市场对大势的看法。
千点保卫战是完不成任务?
2005年自5月9日试点启动以来,面对羸弱的股市,政府方面所抛出的利好消息不断。但令人沮丧的是,市场的表现似乎正在与管理层的各种“利好”信号背道而驰。
对于市场认为“股权分置试点启动等同大扩容”的指责,监管部门立马暂停了所有与扩容有关的IPO和再融资项目。
而对于市场认为“首批试点4家企业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对改革进程有关键影响的国资委不短的时间内正式表态,称大中型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纳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弱市中,对利好消息的理解明显出现了偏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最后统一的意见。”在《财经》杂志报道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否定了政府资金入市干预之后,某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再次确认了某基金不会在此刻入市的消息。
在市跌破千点随时可能的时候,有分析人士称,抛开新股扩容因素,事实上目前指数已经在800点左右。
专家认为,资本市场的功能是资源优化配置,而资本要流动才能创造财富。停止新股发行实际造成资本市场的“资本休克”,资本市场已经并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能再次为一些似是而非的误导买单。这就是说,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能被动地等股权分置试点完成后才启动。股权分置方案推出后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不成一切地“单刀直入”对市场伤害更大。但实际情况是,在股权分置试点启动之后,神华、交行暂时与国内A股投资者无缘了。
根据高盛公司提交的交行研究报告估算,今年交行净利润可望大幅增长393%,达到79.1亿元人民币,2006年更可望达到93.8亿元人民币。同样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最近的一次研究报告中也给予交行极高的评价,认为交行今年的净利润将大幅增加3.6倍,达到73.8亿元人民币。
如此好的股票却因为国内市场一批人叫嚣“有扩容压力”而被迫放弃了A股上市计划,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呢?
“抛开两套估值标准的混乱状况不说,中国证券市场最根本的还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在任何估值标准下,唯一不变的评价标准还是上市公司业绩和未来发展。
是今天利益各方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东对价而争执不下,还是放下短暂的利益之争,完善法律监管,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层一起把企业做大做好重要?
中国股市......
长痛和短痛,孰痛?
悲载和壮载,哀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