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窝风桥与打金钱眼:白云观记二

(2009-02-16 08:36:43)
标签:

白云观

窝风桥

打金钱眼

原创

民俗

杂谈

分类: 移步莲花:文学篇

    进了白云观山门,迎面就是一座桥。说是桥,桥下必须是流水的河道(今天的桥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上面走车,下面也走车,是为立交桥,但桥上与桥下都应为“流”的地方,或是水流,或是车流);但细看一下,这座桥的下面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无水的“池子”,桥下不仅不会有水流动,连存的水都没有——桥侧却各写三个大字“窝风桥”。

    此名从何而来?走遍天下,也没有听说桥要用来“窝风”,怪也不怪?

    其实这里有个掌故:

    元代邱处机邱长春真人,从大漠回来以后,得到朝廷的重视,奉敕在此建起北方道教第一丛林——白云观。京师原本是佛教的领地,突然建起这样一座道观来,便招来了忌恨,过了没多久,白云观西侧便立起一座佛刹,起名曰“西风寺”。为何取此名呢?内中暗藏玄机——白云白云,我这里就卷起西风,俗话说:“西风扫白云”,我如此一“扫”,“白云”岂不立时就无影无踪了吗?

    西风寺一建,白云观的道长看在眼里,心里全都了然——如何对待呢?其焦急之心不在言说,是自己想的也好,是听了高人指点也好,这都可以给小说家们去演绎了——西风寺一建好,白云观的山门之内便建起了这座桥。据说,西风寺的主持曾很纳闷,西风寺建起来了,白云观不但没被“扫”跑,反而它的香火却为什么越来越旺了呢?他派人偷偷进观考察,这才得知:这座桥被命名为“窝风桥”——你有西风扫,我自把风窝。事情发展至今,西风寺早已颓败得淼无踪迹,却只留下窝风桥这一古迹。

    窝风桥下,还有一项远近有名的习俗活动:打金钱眼。

    你用十元钱,可以换来五十个“铜板”,站在桥两侧的栏杆外,把铜板奋力向桥下悬挂的金钱掷去,打中金钱,会发出当的一响,如果再准一些,可以击中金钱中间悬挂的铃铛,那声音是非常清脆的——它预兆着你这一年会有好的收入:财富多多,金钱多多;即使铜板从金钱眼中穿过去,什么也没碰到,好运气也是一样的。所以正月间,来白云观的都要打一打金钱眼测算一下自己今年的财运。叮当声此伏彼起,窝风桥下铜板满地,也是节中一个美丽的视频与音频共在的生动画面。

    一座窝风桥下,有历史,有今天,有画面,有音响——有趣吧?

 

        窝风桥与打金钱眼:白云观记二

 

        窝风桥与打金钱眼:白云观记二

 

    打金钱眼的活动是从白云观开始的,但今年来发现,许多地方都移植了。如果论版权,此项活动的原创应属于白云观;但天下万民同乐,有就有了吧,习俗也就是这样渐变性地转化为民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