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稚田
李稚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84
  • 关注人气:5,4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小说与民俗(十一)

(2007-02-08 21:21:06)
    按:关于蒲松龄先生的一章本想今日结束,但因为字数稍多而无法粘贴完成,只好明日再续一篇,粘贴后看文本中间有两块字体无法更改(,一切也有这样的情形,不知怎么解决。苦恼ing……)。接下来将陆续刊出《神仙的浪漫世界<西游记>》,敬请关注。
 
 
 
 
   文艺民俗的大师蒲松龄(5)
 
 

第二种,冥府吏治型故事。

    由于鬼魂崇拜是人类文化史共有的现象,所以东西方文化中都有鬼魂到了阴间要接受审判的观念,但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上帝是掌管一切的主神,所以审判由上帝主持;而中国的民间信仰属于多神崇拜,于是阴曹地府也按照人间的组织方式建立起若干机构,各有职司。同时为了达到恐吓世人的目的,中国民俗传说中对阴间的描述都非常阴森恐怖,机构也设置得十分严密,

冥府的最高统治者是阎王,且有十殿之数,分别为:第一殿秦广王蒋, 二月初一日诞辰(一说为二月初二日),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专司活大地狱,即寒冰地狱。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日诞辰,专司黑绳大地狱。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专司合大地狱,即血池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包,正月初八日诞辰,专司叫唤大地狱。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专司热闹地狱,即肉酱地狱。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专司大热闹大地狱,即闷锅地狱。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专司铁网  地狱。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投生时,开载胎卵湿化,男女寿夭,富贵贫贱,并于每月汇知第一殿秦广王处注册。凡发往投生者,均由孟婆神灌饮迷魂汤,使其忘记前生之事。每殿阎王都有判官、牛头马面、大小鬼卒,俨然人间的官衙机构。

为此,民俗中把阴曹地府作为惩恶扬善、伸冤雪仇的理想,担任阎王的都是忠正廉洁、大公无私、生前智勇强干死后得为阎王或是阴间的特别官员,譬如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钟馗。传说唐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身体不适,夜里梦见二个鬼潜入寝宫,窃取了唐明皇心爱的玉笛和杨贵妃的紫香囊,被赶来的勇士挖了眼睛后生生吃掉了,玄宗问后方知是参加武举,因为相貌太丑而被自己刷掉名次,招致愤怒触殿阶而死的钟馗。梦醒之后他的身体康愈,也感到以貌取人的后悔,遂召来大画家吴道子,让他按照自己梦中所见的形象画下来,画完以后一看惟妙惟肖,从此钟馗捉鬼,并成为保护家宅之神的威名远传四方。《聊斋志异》一方面充分发挥民间传说的这一层想象力,讲述百姓生前如乐善好施,会得到阎王的表彰奖励;如受到冤枉委屈,死后也能靠阎王的力量报仇雪恨的故事,例如《考城隍》、《潞令》、《老龙户》等篇。《考城隍》说宋公(焘)病中被拘赴冥府参试,得中后应补城隍的职缺。但因为老母年事已高,请求回到阳间奉养母亲终其天年。“王者”(阎王)命查寿籍,尚有阳寿九年。座位上的关帝(关羽)建议:“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以表彰宋公的仁孝之心。结果已死三日的宋公复活,奉养母亲九年。宋母届期死后,宋公从容就死,到冥府做官。《潞令》则说山西潞州县令贪暴不仁,最终受到冥报的故事:

 

宋国英,东平人,以教习授潞城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余乡徐白山适过之,见其横,讽曰:为民父母,威焰固至此乎?宋洋洋作得意之词曰:喏!不敢!官虽小,莅任百日,诛五十八人矣。后半年,方据案视事,忽瞪目而起,手足挠乱,似与人撑拒状,自言曰我罪当死!我罪当死!扶入署中,逾时寻卒。呜呼!幸阴曹兼摄阳政,不然,颠越货多,则卓异声起矣,流毒安穷哉!

 

《老龙户》则把阳间巡抚和阴间城隍连到一起,让他们共同破案惩治恶人。据说这个故事是生活中的真事,大意是:清官朱徽荫巡抚粤冬,遇大量盗贼杀人的无头案件,只得致檄城隍之神,梦中得到城隍语曰:“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这是一个离合式谜语,朱巡抚反复思索,忽然悟出:垂雪者,老也;生云者,龙也;水上木者,舡也;壁上门者,户也;暗隐“老龙”,即为附近老龙津一带的船户,结果擒获50余人,积案全部告破。其实,破案还是人力所为——朱巡抚的深入调查和爱民清官的责任之心,但写下鬼启人明这样的故事,毕竟是要做到干宝所说的“发明神道之不诬”吧。

冥府吏治型鬼故事的第二个方面,是蒲松龄观察社会现实之后,通过指斥冥府阎王统治的腐败黑暗来隐喻人间社会,这是蒲松龄的创造,是高于一般民俗传说且具有民主精神的创作精华。由于阎府处于黑暗冥界,上天似乎也不大管得到那里去,于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十殿阎王以及下属的判官小鬼也会像阳世的贪官污吏那样徇私枉法,而故事中那些敢于与恶魔作斗争的冤鬼明显代表着普通民众的利益,其中以《席方平》故事最闪烁着人民性的光辉。

席方平以孝子代父伸冤,魂赴冥府告状。到城隍那里,城隍受贿不理;告到地狱郡府,被痛打驳回;冥官害怕而想收买他,他拒返人间;再到阎王那里告状,阎王认为冒犯先授笞刑二十。这正是封建时代百姓有冤没处伸,处处告状的写照。席方平坚持不屈,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心中所想实为阳世情景:“念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无路可达帝听。”万幸他最后找到灌口二郎神,终于告倒城隍、郡司、阎王,作者热烈歌颂席方平的斗争精神,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局限性:把伸冤的希望寄托在权威更大的清官身上——这是封建社会民众的普遍意愿,也是民俗信仰的内容之一。

第三种,恶鬼害人型故事。在原始信仰中,根据于自己是否有利的原则,鬼被分为善鬼恶鬼。《聊斋志异》中虽然鬼影憧憧,但那些心地善良、行为美好、助人为乐的都是善鬼,尤其和人间男主人公发生真挚爱情的女鬼,更被读者看作“情鬼”而感怀不已。但鬼中也有以害人为业的,不能不防。在民俗信仰中,对恶鬼的提防形成各种禁忌;在民间传说中则是极力渲染恶鬼怎样害人,让听的人越发感到害怕也就越发小心翼翼,不敢冒犯它们。《聊斋志异》中这一类故事多属听来的民间传闻,即使直接照写下来也都比较恐怖。其中较有艺术特色的、对读者也有教育意义的当属《画皮》一篇。

第四种,善鬼成神型故事。这一类故事其实就是俗说的神仙故事,民间认为人成仙,鬼成神;人在世经过修炼和度化可以直接飞仙;一般人死后成鬼,若鬼经过修炼也可上升为神,但必须是在阴间仍然做好事的鬼,即善鬼,所谓善鬼成神。如《王六郎》故事,王六郎本是溺死鬼,按阴间规矩,必有另一人前来溺死才能代替让其投生。但他看到代其溺死的竟是一个抱孩子的妇女,他一念之中,认为妇人代他死,孩子失母也会死,“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 数日之后遂有响应:……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来日赴任……按小说中六郎好友许渔翁的说法是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正是民间“善有善报”社会理想的再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