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7日《文摘报》头版首摘:
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期。有人说谈恋爱耽误学习,我的观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什么都耽误不了他;如果本身就不爱学习,即使不谈恋爱也学不好。
——易中天在华中科技大学座谈时鼓励学生谈恋爱
我不想陷入论题本身的争论之中,只想谈易中天先生推出结论的形式逻辑问题。一个人做讲演,是要表述自己观点的,是要让听的对方同意接受自己观点的,因此你就要提出自己的论点,摆出自己的论据,同时还要遵循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则——推得出原理:能不能从你的论据合理地推出结论来。如果论点是论点,论据是论据,两者你倒是都摆出来了,但偏偏你不去进行推理证明,往好了说,你的论据的确是可以证明论点的但你却不说,那时忽悠对方——没瞧得起对方:我说是就是啦,细处的推理你们不用管,反正我说的都是真理,这是愚民做法。往不好了说,也许你的论据根本就没法证明论点,你不说,那就成了诡辩:论点你看见了吧?论据你也看见了吧?哈哈,看我这手一比划,那手一比划,好啦,结果出来了,这就是真理!诡辩家们往往就用这个手段。
易中天先生的这段话,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他是怎们给我们推理的。试看:
己方论点: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机(——可以置换为:大学里可以不干别的,都去谈恋爱吧)。
反方论点:有人说谈恋爱耽误学习(——可以置换为:恋爱耽误学生的本职,所以大学不应该谈恋爱)。
己方——去谈恋爱;反方——不要去谈恋爱
易中天从驳反方论点的论据入手:
一、因为:一个爱学习的人,什么都耽误不了他;
于是又因为:一个爱学习的人,恋爱不会耽误他的本职;
所以:所以爱学习的人,干什么都不会耽误本职,于是就可以去谈恋爱。
二、因为: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不谈恋爱也学不好;
于是又因为: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干什么都耽误本职,既然早已耽误本职,于是就可以去谈恋爱。
三、从以上两个分结论可以推导出:
爱学习的人,谈不谈恋爱与成绩无关
不爱学习的人,谈不谈恋爱也与成绩无关。
四、所以,总结论:大学里所有的人,不耽误本职或耽误本职,都可以谈恋爱。
这就是易先生的推理:大学里的人可以不管耽不耽误本职,都应该去谈恋爱。
他把反论“驳”了以后,便得出自己的结论:因为都应该去谈恋爱(论据),所以大学是谈恋爱的最好时机(论点)。
大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那么,易式推理的潜台词就是:大学生可以不管本职啦,都去谈恋爱吧。
我不知道易先生推崇这个观点的目的何在,但估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不会上这个当的——不学习上大学做什么?
大学里谈不谈恋爱,需要好多条件,至少也先得有个合适谈恋爱的对象吧,因此有人有机会谈,有人没机会谈;有人有条件谈,有人没条件谈。谈了的不一定就好,不谈的也不一定就坏,谈恋爱不是大学的必修课,因此也不是大学生的本职。
一位上讲坛的演讲家,不注意自己的推理逻辑,即使本意不是诡辩,也往往成为为耸人听闻而摆出的show.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