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逸事——
一位朋友在他的博客上批评我讲电影语言,所选用的案例在主流评价上都得分不高,如《企业战士》6.2分,《千钧一发》5.5分云云。
其实这位朋友大约就是不注意我讲课的前提:我讲的是电影语言,是有关电影结构的,提出《企业战士》、《千钧一发》,是我为了分析考验模式中的功能人物问题所用的案例,用案例总是有具体分析目标的,我第一不是为了讲电影史,第二也不是为了做艺术评价和分析,只是在谈叙事中的结构章法问题,却为什么非要拿那个标准要求这个案例呢,只能说这位朋友满脑子都是美学和电影史,陷在里面出不来了,说的不是一件事情,为什么总是用一个标准来分析问题呢?
这大约就是思想僵化的一种后遗吧?无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