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给大三的学生开设了一门拓展型的研究课:电影叙事研究,是已经给他们开设过的“电影语言”课程的延伸、拓展。
电影叙事根本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国际与国内的学术界,叙事学目前只研究到文学阶段,电影界鲜有人关注此问题(国内几本谈电影叙事的著作,其实是电影符号学的著作而不是电影叙事学的著作,其概念是混淆的),因为它太需要下苦功夫,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剖骨挖心式(啊啊,说得太恐怖了)的研究,而且需要坚实广博的理论支撑,如今的浮躁,有多少人肯做这样的工作?
这学期的课分为两个部分,无疑前的第一部分,是带03级同学分析研究让中国电影扬眉世界的武侠类型片的叙事模式,它属于我基本已经有了心得结论的授课,这一点不算什么。五一以后则进入了一个人人都在说却还没有人能说清楚的悬念类型电影的叙事模式研究。我在授课中有意识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看,让他们去想,我只做了一些研究思路的提示,目的在于发动本科同学,让他们进入研究状态——尤其是这个他们也感比较陌生比较前沿的领域——我并把对这个课题的探索列为期末考核的内容,呵呵,听他们的反应是:好辛苦啊!
但今天有了收获。
我最欣赏一个同学交来的回答:他的结论也许还要我进一步研究,但我准备高兴地吸纳他的思考和他的答案,所以今天忍不住把这件事披露在博客上。他发展了我对悬念类型电影叙事模式的思考,给了我新的启发。他指出:悬疑片(必须注出:我认为,在类型上以后要专用“悬疑片”的术语,而“悬念”则专指“悬疑片”的叙事,把两个概念区分出来。又:悬疑片不是惊悚片,更不是恐怖片,有些同学也没能搞清楚这一点)有五个关键元素(?),分别为疑点、制造悬念者、解决悬念者、威胁、关键点。他并独立思考出悬疑片应有四种叙事模式:解密模式、侦探模式、心理模式、冲突模式。
他没有沿我预设的结论前进,他做了独立思考,做了独立分析。
这个答案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欣赏他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精神,也看到他具备了进行科研的素质。我要把他的名字报告出来,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知道他——也因为我曾告诉他们,要善于把自己传播出去,通过传播,使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他们的才华!
他的名字叫张超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2003级学生。
这是我很高兴地介绍我的学生的第一位。愿他把这种钻研精神保持下去,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