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身影/子尤
2006-7-24
李敖的文字
李敖的文字常常是非常动人非常动人,我还没见过这样动人描述自己的感叹的作家,这说明他肯定是时常被感动的人。他经常用优美的文字记录自己感慨的瞬间,比如两个陈壁君。
又因为他太爱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写随笔写评论很合适,小说则不很合适,因为小说要适当保留一些遐想空间。但后来我发现,他的两部小说的故事都是很动人且很有可写的地方。《北京法源寺》里,那个人的身份最后才揭晓。李敖是在狱里开始构思这个故事,这部书是部带血带气的书。再次翻起,依然被震撼,应该把它作为中学生必读书籍。这个文字多正呀!而且他看的也很传统。李莲英也没什么可全面看的,就是一个坏人,怪物。等等。
而《上山》就更动人了,因为李敖写女生最带情。最后,主人公发现,自己身边的女生,就是当年恋人的孩子,而他将这一切埋藏在自己心里。李敖肯定是被自己构思的这个故事打动了无数次,才将它写下。
李敖的坐牢
我认为坐牢是李敖人生观的转折点。它对他打击和影响非常大。他的三部文学虚构作品都和坐牢有关,都是他在那儿开始构思的。而两个小说又反映了他关注的两面,正气与抒情,就像我说疾病与女生一样。
李敖讲一些英勇就义的人,讲那些死人的情况,讲得非常来劲,甚至有点津津有味的意思,因为他太熟悉死和死的感觉,死的滋味。他不怕。真的不怕。就像我问他时他答的一样。
看到一个网友说不喜欢“傲”的人。
我想,傲不傲只是别人对他的一个感受。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干的什么事,做的什么人。虚伪的人多多了!其实这里面就是可爱。李敖也写他把饭做糊了别人连吃都不敢吃的事,他觉得这有意思,而对于自己的文字,没有傲,而是一派由衷的喜欢。喜欢自己的文字,有什么不好?连自己的文字都不喜欢,怎么能让别人喜欢?
除了我曾写过,李敖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这是广告语,而且这样性情的人就写了这样性情的字。还有,他是在什么情境下写的呢?入狱六年,隐居一年,他即将重出江湖,他肯定心思复杂,人家请他为自己复出的书写个广告语。要复出了,又付出了这么多,他当然要以这一语震震声势,快哉快哉!
说我崇拜李敖,李敖就来见我。是错看了李敖也错看了我。
现在想,当时我选择站起来,与李敖一同站立,真是对了。我肯定要再见他一次,第一次是强者对强者,第二次呢?勇者,智者?还只是一个走累了的老人,和一个刚上路的少年。
李敖在探索。因为他意识到,单纯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局限的。而他学历史,又认识到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所以在他在寻找。他选择了文字,作为自己的武器。文字是永恒的。可也看谁利用文字。很多人崇拜于许多知名作家的醉人文字,可李敖看到作家们在背后,是自说自话的,是行为与文字不相称的,他们做着一番事,可又写着一番话,这不更显出他们的丑陋?于是李敖明白,首先要做的,是主持人间公道,人间正义,才能还文字,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柳红记]这是子尤一个未完成的随笔。熟悉子尤的读者已经了解,他随想,随写,电脑中开很多文档,很多题目,写的或长、或短,都没有完成。虽然没有完成,他想表达的意思,从这些残篇中清楚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