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時间还给生活,把教育还给生命

(2007-10-31 14:06:28)
标签:

人文/历史

   [柳红记]10月22日,子尤去世一周年。早晨,见冬青邮件:
  今天我们的身体不能参加子尤的祭奠了,但我们的爱充溢在心中,请你带上我们的思念,捎给子尤。子尤对孩子们的激励非常大,他的精神永远活着。最应该说谢谢的是我,谢的内容是无法言语的,太丰富了。”
    这封邮件夹带了附件(如下)。我当时疏忽竟没有看到,事后才发现。
    谨以此,献给,这个,十月。
 

把時间还给生活,把教育还给生命/石头妈妈

 

    10月15日,是子尤安葬的日子,我们决定全家去参加。13日晚,柳红打电话给我,告诉我具体的安排。当时,我们正在旦旦家吃饭。我突然有了个想法:带日日新的孩子们一起去。这个想法有些冒险,就是说让5、6岁的孩子去直面死亡,是好还是不好?我真无法判断。直觉上觉得好,但其他的家长会支持吗?为了慎重,我想只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去。我希望的是,一,子尤太了不起了,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让子尤影响更多的人,让他的精神在更广阔的生活中延续。二,让孩子们有个激励他们成长的榜样,让孩子们有一份遥远而绵长的思念。三,让孩子们接触死亡,把他们平时对死亡的一些零散的疑问汇聚起来,达到思考的深度。

    我计划去之前先向孩子们介绍子尤,——子尤和他的母亲柳红将生命活到了丰盈而深邃的极致,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用乐观和爱帮助了更多的人。他们的忧伤是高贵的。——之后我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生与死。

    我把这些说给旦旦父母听后,他们非常支持。第二天,我给甜甜爸爸、小妍爸爸、飞飞妈妈分别打了电话,大家一致支持。但我并没有把计划告诉柳红,我想她应该有很多事务需要忙碌,不要打扰了。

    15日早晨,孩子们在日日新吃过早饭后就出发了。石头爸爸因为上班所以没有去。旦旦爸爸的车上坐了石老师、小张老师、甜甜和旦旦,飞飞妈妈的车上坐了我、飞飞、小妍和石头。我和小张老师在路上分别向孩子们讲了子尤的故事。我读了子尤哥哥的诗,激发了孩子们的诗兴,石头和小妍都开始做诗,就连飞飞都有节奏地说道:“山,山,山。”我说:“飞飞,这就是诗啊。”

    石头做了三首:

《我眼中的大山》

 

第一次我见到大山

你是那么高

第一次我见到大山

你是那么硬

我在你的身上爬

和搀扶我的人一起

爬到山顶

 

我不停地冲着那边的大山喊叫

我的同伴听见了

他们也冲着我

这边的山喊叫

我又继续地爬山

我口有点渴

搀扶我的人就慢慢地给我喝下了一口水

 

《响潭》

 

我坐在岸边

看着水面

太阳的光芒照在水面上

让我惊奇

水中撒满了金子

 

《风中撒尿》

(注:孩子们在路上一直憋着尿,下了高速路后,找了一处树林让他们方便了一下。之前他们已经诗兴大发了,所以,他们回车后我说:“再做首风中小便的诗吧。”于是,石头便出口成章了。)

我在天上飞

我想撒尿

我找到一片云

我撒了尿

很快,风把我的尿吹干了

但是,尿的味儿

被风吹遍了整个城

 

    到了凤凰山陵园后,孩子们很兴奋,石老师提醒了他们,他们安静下来,石老师便带他们在草地上玩,等待着仪式开始。

    十点钟,子尤的妈妈捧着骨灰盒,亲友跟在后面列队向墓地行进。我们也静静地加入了这个行列。孩子们每人手里拿了一枝红色的玫瑰。

    到了墓地,一块石头做了墓碑,刻着子尤的名字和名章,碑前的地上是一大块汉白玉,刻着子尤的诗和签名,汉白玉的前方是两条玻璃长凳,分别印满了子尤和自由字样。柳红坐在长凳上,亲友将花摆放在碑前,小张老师朗诵了我写给子尤的诗《小王子》。之后,仪式正式开始。柳红一件件拿出陪葬的物品——书、光盘、相册和亲人的信,亲人们开始吻别子尤的骨灰盒。大家都无声地流着泪,孩子们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柳红亲自下到墓碑后面的小小墓坑中,将骨灰盒和陪葬品一一放入,然后陵园的工人用一片大理石堵上墓穴,又用水泥封好。静穆的等待中,孩子们认真地伫立在碑旁。之后是将土填进墓坑,孩子们最先用手捧着泥土往里撒,一下一下,充满了虔诚。在工人的帮助下,填土的程序完成了,仪式也就结束了。接下来是大家纷纷在墓前合影。孩子们却留在了墓碑后,自发地将玫瑰花种在新培的土里,不断地调整、装饰。这个行为那么自然,他们配合得那么默契。谁也不说话,只是弯着腰忙个不停。一个生机勃勃的玫瑰花园就兀自诞生了。我拉着柳红走过来看,柳红非常激动,说:“我还以为孩子们在玩呢?没想到他们做了一个这么美的花园,谢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

    回来后,我没有给孩子们上什么讨论课,老师也没有做任何总结。因为,我觉得感受就是一切。这感受将是绵长的,将会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点点地闪现。

 

 

附:我写给子尤的诗:

 

《小王子》

 

子尤,

你已经去远行

我们在大地的此岸

送了一程又一程

在你的国度

你是否成为了天使?

请把你的讯息

捎进我们的梦中

 

你一定是宇宙中那颗小行星上的王子

因为和一朵玫瑰花闹了别扭

开始了地球之旅

在这里,你驯服了小狐狸

很多善良的人

得到了最美的亲情和友谊

但你思念你的玫瑰花儿

你要承担对她的责任

你抛开地球上母亲赐予的身体

轻盈地回到了你的星球

母亲将你的身体安息在凤凰山

珍藏你对她的无穷的思念

假如有一天,你又回来了,小王子

也许我们都已经白发苍苍

而你,却依然还是一个青年

 

 

附:在亲子小屋里的部分帖子

日日新学堂的一次生命教育活动

有感于这个活动对我的孩子的影响

    蛋蛋没有见过自己的奶奶,我们也没有带他去过奶奶的墓地,因为怕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或怕他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而不知该如何回答。
    从一年前开始,蛋就开始问我化石是怎么回事(因为讲恐龙的故事书),又问爸爸会变成化石吗?我告诉他会的,结果他伤心的哭了,他不想失去爸爸,解释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作用,就只好告诉他也可能不会才让他平静下来,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他问爸爸关于人能活多少岁以及死亡的事情,我试者正面回答他是人都会死的,活的年龄也不一定,有人能活一百多岁,这次他的反应相对比较平静了。然后郑重告诉我,爸爸要经常锻炼身体,就能活两百岁,话语中还是有一些悲伤的感觉,我就想,是否应该正面的让孩子了解死亡,

   今天孩子们参加这个活动,之前我有所顾虑,今天了解了蛋蛋及同学们的反应,觉得这个方法很好。要勇敢的面对而不是回避。

   蛋蛋一年级了,今天感觉蛋蛋似乎长大。

                                                        ——点灯人

 

    我们参加这次葬礼,是因为这是一次美丽的升华.决定之前我们征求了所有家长的意见.从效果看影响是正面的,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生命教育.

                                                       ——无将大车

 

    同意!看来我也该和孩子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了,有本图画书《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是个很好的进行死亡、生命教育的媒介,国内还未引进版权,暑假表姐回美国,我托他也没买到。这是德国的一本书,香港和台湾都有,有家长、朋友最近去吗,能否帮忙捎一本?

                                                     ——stella yaya 

 

  感觉我们的教育中好象缺少生命教育吧
                                                       ——大侃

 

   生老病死是常事,有啥可怕的,我家的从小都给她讲死亡的事,开始也是哭,慢慢地就无所谓了,教会她们正视生命,爱惜生命就好。

        正视生命、死亡的沉重话题,凸显儿童的诗意教育

 

    一年前,日日新刚刚起步,刚开始只有4个孩子,蛋蛋、小石头、小妍和苗苗,闭上眼睛我都能看到孩子们的笑容、鬼脸和哭泣的样子。爱人曾经问过我,日日新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孩子们是怎样的状态。一言概括真不好说,我想了一下回答“有理想和勇气的一群家长成就了一群真小孩”。每个人对教育的定义、理解和要求各不相同,我有过在一所几乎所有学龄期家长趋之若鹜的名校若干年“洗礼”的经历,所以在我的眼里,成功的教育等同于做一个真小孩。

    一年后的今天,虽然现在我一周只去一次日日新,和孩子们也只是待半天,但我能清楚得感觉到孩子们的变化,这一年来的差异。小石头、小妍、蛋蛋还有甜甜,小脸儿都渐渐有了大孩子的样,每次见着了都特别的亲。他们很讲究规则,彼此间很自然地提醒与合作,很自然地帮助小孩子,那种懂事是种子健康成长的自然萌芽,不会让我们成人的心有一丝一毫的心酸、不忍。

    孩子们就这样慢慢长着吧,充分享受童年的快乐!

 

——stella yaya  

 

    昨天看了石头妈妈的帖子,就随意和旦说石头做了首关于大山的诗歌,旦就憋了半天,说:



山光之于大地
每个风景都爱山里
山里有许多鸟和蝴蝶飞着
山里有许多古老的东西

    旦其实是蒙蒙懂懂,他的语言表达相对同龄的女孩子要弱很多。他说出的几句是因为当时被石头做了首诗刺激一下灵感吧;
   还记得以前宋老师关于诗歌敏感期的教育,我觉得特别好,是否有机会可以推荐多一些诗歌,和如何让孩子喜欢和朗诵诗歌的方法。

                                                         ----TinTinma

 

 

   文文也总问我:人死了后要去哪里?到底有没有天堂?死去的古人去了哪里

                                                          ——安安00

 

   子尤--“自由”,美丽的生命!也许孩子的感受更自然更真实

    旦昨天晚上主动问我,知道子尤哥哥为什么叫“子尤”吗?
   我说不知道,他说你猜,“你说一个孩子在外面开心的玩叫什么?”,我猜不到,他告诉我说是“自由”,是小张老师给他们讲的。他说子尤哥哥是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还写了好多本书;
    他说他看到了水泥怎么把洞口盖住;说他们几个还做了一个很美丽的小花园,因为原来不好看,他们就做了一个花圆,很漂亮。

    他没有问我关于死亡,他整个描述也没有忧伤的情绪,但是关于子尤是一种佩服的口气;或许因为子尤母亲已经把很多东西升华,孩子们的感受最为真实,所以他们的表现非常的自然;

    我想孩子不问关于死亡,是因为他感受的是美丽的生命吧。那就如同石头妈妈说的,就不要挖掘了,顺其自然吧。

                                                         ——Tintinma

 

 

                  记凤凰山陵园送子尤/石老师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不可阻挡。然让5、6岁的孩子参加葬礼?我心存疑惑!
    去的路上,闻晏给我和两个孩子——旦旦、甜甜简介了她的同学子尤的生前事迹,且读了张老师写的一首诗,读到最后几行,她已是抑制不住感情的激动,声音变了,泪流下来。孩子们愣了,我心中是热乎乎。
    孩子终究是孩子,到了陵园之后,都是欢天喜地,又蹦又跳。我提醒他们:“这是陵园,死去的人都安葬在这里,来这里的人大都心情沉重、忧伤,我们应该庄重一些、严肃一些,不要太闹。”孩子们明白后,不再喧哗,很安静但快乐地在草地上玩。
    时间不长,子尤的父母和亲友默默地列队而来,我和孩子们也都默默地加入到队列之中,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枝红玫瑰,氛围使他们肃然、默然。听子尤妈妈说10点半仪式正式开始,有位老者在子尤墓碑前的一块汉白玉周围用鲜花围了一个花环,靠着墓碑也全是鲜花。闻晏朗诵了她妈妈写的诗《小王子》。此间,孩子们眨着眼静穆地看着、听着。当子尤妈妈一边对子尤说着话,一边拿出陪葬品——书、光盘、相册和一封两千年也不会腐烂的亲人的信——一边扑簌簌落泪时,当子尤的姥爷抱起骨灰盒,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时,当一个个亲友与子尤骨灰盒拥别、吻别、泪水汪汪时,我的心里四海翻腾,苦涩到了极点。我们的孩子呢,也都瞪大了眼睛,又时时用衣袖擦试。可以看出,他们在全身心地观察和感受。
    放好骨灰,封好墓口后,亲友们每人都手捧黄土撒在墓穴中,孩子们一直在不停地撒土,直到大人们阻止了,因为更多的土是由陵园的工人用小车往里倒土填。
    整个过程约一个小时,我们的孩子在碑的左侧静穆地站立着,一动也不动。他们目睹了下葬的全过程,真不知道他们质朴的心灵里此时都有怎样的感受。
    再后来是亲友们在子尤的墓前留影,而孩子们却在墓碑后自发地把一枝枝玫瑰花都种在了刚填埋的松软的新土里。小手在认真地挖坑、培土,使花枝竖立起来,中间又撒了些红黄掺杂的花瓣。直起腰看看,哪不合适就又弯腰整理。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没有言语,没有指挥,只有行动。他们忙活了好长时间,精益求精的,真的就在墓碑后营造出一个小小的花园。花枝疏密有致,花瓣点缀其间,一派生机勃勃。石头妈妈拉着子尤妈妈来看,柳红(子尤妈妈)特别激动,说:“我还以为孩子们在玩呢?没想到他们做了一个这么美的花园,谢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
    返程一路无话。下午第一、二节课间,我让大孩子给小孩子讲讲这次活动,于是两人一团,三人一伙嘁嘁喳喳讲了起来——鲜花、红布、哭泣、安静、栽花、合影……孩子们没有长吁短叹的悲伤,也不用。参加葬礼的孩子能静穆那么长时间,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呢?

                                                         ——无将大车

 

 

    读后有了更真切的感受,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不是一般的葬礼,孩子们从中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宝贵的,对生命的珍爱是对死者最好的交待。
 
  小妍回家也谈到了不少葬礼上的情节,很佩服子尤哥哥,说他会写诗,还讲述了下葬的情节,很自豪地说他们给哥哥做了一个玫瑰花园,还说每个小朋友都往里面撒了土,没有悲伤和恐惧的情绪。以前小妍也问过死亡的事情,但感觉不是很敏感,我只是引导她每个人都是会死的,所以活着的时候要好好地活。不过一次讲故事她表现得非常伤心,是一个人写得真实经历,说他知青下放到南方一个山村时,没人看孩子,当地猎人推荐了一条大蟒做保姆,保姆蟒非常尽职尽责地保护孩子,后来他们搬回了城里,结果保姆蟒因为思念小主人绝食而死。讲到最后小妍哭得泣不成声,非常伤心。我就跟她讲说保姆蟒这样做对不对呢,如果你是小主人是不是希望它快乐地活着,如果你是保姆蟒你愿意小主人伤心吗一类的,后来又给她看了泰坦尼克号,里面有不同人面对死亡灾难的情景挺感人的,女主角的精神非常可嘉,她没有因为男主角的去逝而伤心欲绝,把灾难和死亡转化成人生的坚韧和豁达,生者对生命的珍爱是对死者最好的交待,亲人如此,对于子尤也是如此,我想经过这件事情,孩子们对死亡会有一个更积极的感受。

                                                       ----蓝色的星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