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华走了

(2007-04-21 15:47:47)
    这是一个偶然。就是刚刚,我去延华的博客,偶然知道延华竟也在18号走了。
    上午我和珊通电话还讲到她,我们对她怀抱那么大的信心。
    不过,虽然她走了,她还是勇敢无畏的胜利者。
 
    赶紧找出来我很久不敢碰的子尤病危时我的日记,只见2006年10月14日有一段讲她:
 
    托人找了两天李延华,我看过她的视频,介绍喝蔬菜汤、糙米茶的经验,多想直接听她的经历和心得,此时此刻,我需要这样关于显示生命力量的事例,给我激励,给我们激励。今天欣喜地得到回复。下午我们通了一个长长的电话,她讲了她的故事,与那些生存者一样的故事,只不过这样亲耳听到,令人欢欣鼓舞。每一个癌症患者所经受的身体之痛实非外人可以想象,疼痛、憋气、衰弱,李延华讲的每一点,我都深深感受着。它让我了解,即使这样,人也是可以穿越的,而这种穿越之难、之伟大,更在于精神。李延华一再复发,拒绝化疗,拒绝西药,只用一些扶正的药物,大剂量的用止痛药,她宁肯这样死去,也不愿在痛苦的治疗中死去。她的决绝为她赢得了今天。......
 
     是朋友告诉了我她的博客名,我去那里留言说我的儿子命悬一线,请求帮助。那天我们俩的电话打得很长很长。我蹲在子尤病床边,望着他的脸和眼睛,兴奋地讲给子尤听,我们感到鼓舞。曾经,她的肺部积液,在抽了半年之后,竟奇迹般地没得可抽了。奇迹一桩又一桩。子尤是一个对身体有学习有深思有体察的人。他对于医学缺陷的认识,比我来得还要彻底。李延华的探索难能可贵。
    此时,延华在我眼中是一个健康人。看看她的博客,多活泼。
    然而,我们没有时间了。
    10月23日,我收到短信:
 
    柳红,一定要坚强。很遗憾,我和子尤的缘份来得太晚,我没有帮上忙。我想子尤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为了子尤也要坚强的挺下去。祝福天堂里的子尤依然是那个聪慧快乐的孩子。李延华
 
    10月24日,延华写了一篇博客《16岁的子尤走了》
 

    “昨天很晚了看晚报,突然一个小豆腐块文章刺痛了我“少年作家子尤昨日去世”。想了很久,还是在夜里给子尤的妈妈柳红发了短信:一定要坚强。
     以前是在电视,报刊上知道了子尤,因为同病相连,对他多一份关注。前两天柳红辗转找到我,说到子尤病情加重,希望尝试蔬菜汤。那次,我们聊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子尤的乐观,柳红的乐观。柳红笑呵呵的说,即使痛到要打吗啡子尤依然不改爱开玩笑的本性。当病房里只剩娘两,妈妈为子尤按摩时,子尤嘻称“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呀。”关于蔬菜汤,我和柳红又交流过几次,一度子尤喝汤出现排便多的现象,我们以为是好转的信号,我还嘱咐一定要坚持呢。子尤也从妈妈那知道了我,据说很振奋。一切的一切多好呀。怎么突然就--

     子尤曾说“我痛哭但不痛苦”。我理解他的意思。痛哭只为身体的折磨,痛苦意味着精神的磨难。对于绝症病人,大家一直有种误解,觉得他们最恐惧死亡。真正经历过就会知道,死亡其实是种解脱。我的已在天堂的朋友赵辉以前每次见到我都说“我要是得肝癌多好,能早点走。”他的姐姐几次求医生实施安乐死。所以当我听说他去世的消息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去年病重时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甚至一次高烧不止,半昏迷中暗自庆幸:这次差不多了。我该解脱了。我想,我们都一样,不惧怕死亡,但会为癌痛的摧残而痛哭,那是对身体的无奈。

 

    我本不愿多谈论死亡,病痛的话题,太沉重了。《新京报》上有一个版块[逝者]就是讲刚刚去世的普通人。无论是病死的,车祸,凶杀,意外死亡的,每个生命都有故事,都值得敬畏。这个版块更象细节化了的一个个讣告,在当下能有这样的媒体,每周拿出固定的版面坚持关注没任何商业价值的人,感慨加敬佩。

 

  给柳红的短信最后写道:祝福天堂里的子尤依然是那个聪慧,乐观的孩子.”
 
  11月22日,延华又写了一篇博客《境界》
 

    上周五,柳红发来短信:今晚中央台《社会记录》播子尤专集。我得以再次看到这个已逝去的孩子。其实,除了都患上绝症,我们的世界并不交错,年龄的悬殊更让我们呈现出两代人的特质。但不经世事的子尤却彻底征服了饱经沧桑的我。在他面前,我没资格说什么勇敢,坚强。

    对于疾病磨难,子尤说是上天送的礼物。为什么送给他?因为不能送给一个只有坚强的人,坚强的人惟有强忍;不能送给一个只有乐观的人,乐观的人惟有微笑。而子尤是超越一切的人,惟有他能享受过程。

    过去,我以为坚强,乐观就是最高境界。我努力想达到。现在看来,差的太远了。什么是享受疾病?当我看到医生在为术后的子尤拆线,他竟拿着小镜子仔细研究时,我明白了。无论是坚强,还是乐观,前提是为了更有利于治病,如果病情恶化,还能那么坦然的坚强吗?享受是不问结果的,真正做到了放下。所以子尤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那样的话“这个故事会怎样收场呢?”

    柳红在子尤的葬礼上没哭,只是轻吟诗歌。她还新买了红衣服,剪了短发,因为子尤喜欢妈妈飘飘亮亮的。她说对儿子的思念不是时间能慢慢消解的,而是用一生来背负的。

    庆幸的是16岁的子尤给了妈妈足以支撑她走下去的珍惜过往。

    我没有给柳红打电话或发短信。我知道她身边有很多关心的人。如果10年20年后,她还希望有人听听子尤的故事,我愿意是那个倾听的人。

   

    随后,我在这篇博文下留言:

 

    “有一次,你和子尤同时出现在我梦里了,好像咱们一起聊治病的心得呢。等着你,10年20年后,听我讲子尤。”

 

    自从1月下旬,李延华不再更新博客了。等了好久,3月份,我上去询问。之后又发短信。3月30日,她来短信:

 

  柳红姐,谢谢你的牵挂。春节前我的病情突然恶化,不能下地走路,全身疼痛,食欲差,我知道这次真到了鬼门关。但活该我命硬,用遍了各种旁门左道,病情竟再次往好了走,从咽咽一息到现在能自己用力坐在床上,能吃能喝精气神旺,怎么能现在走呢?我还答应你以后听你聊聊子尤呢。说实话,我远没有子尤有毅力,我更多靠的是贵人相助,现在我还在治疗期,还不能下地活动。我有信心真正康复。等我再好点会告诉你的。李延华 07.03.30.19:51”

 

    我当即复信:

    “李延华,接信激动死我了。你真了不起!你要好啊,好给我们看。相信你。柳红”

    延华和癌病共存了五年,而且是在多处复发的情况下,艰苦卓绝。

    延华走,我痛心。她,了不起!

 

   一而再,再而三,这些美丽的生命我挚爱的亲人。 

   记下我们和延华的这段故事。记下来,记下来......

 

   看到她的朋友写,延华的妈妈漂亮,是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员。还写,延华最后呼吸极度困难,语气坚定地说:“妈妈,妈妈,你要好好的。”这让我想到她对我说的话:“我想子尤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人同此心啊!

    她还说:“庆幸的是16岁的子尤给了妈妈足以支撑她走下去的珍惜过往。”

    仅以此寄语延华的妈妈:延华给了您足以支撑走下去的珍惜过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半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