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读了什么小说儿 |
这两天躺在姥姥家的床上,锻炼,为走路做准备。其它时间,我看《尘埃落定》。有时看一本好书,都忘了它哪儿好了,只知道在一些段落感叹,过后与人聊起它时,肯定会说:“这书不错。” 《尘埃落定》就是这样。
看它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直在相应地闪现电影画面,嘴里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念出人物的台词。让谁演合适呢?还没想好呢。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先把前些日子放的电视剧看看。看着看着,就麻木了,都忘了自己在看,只知道让字句从眼睛穿过,一种情感萦绕。这书是越看越来劲的,主人公,一个傻子,一个其实心里比谁都洞悉一切的傻子,在逐渐向众人展示他的厉害,他的有意无意中的精彩。因为想知道他会干出什么神奇事,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有一个情景让我触动,就是每当人们震惊于傻子的惊人之举时,都会感叹一下,眼神一变,说:“只可惜是个傻子。”有时对待病人,人们也会这样:“只可惜他得了这个病。”
联想起《教父》,主人公同样是原本与家族无关的一个人,置身事外,谁也没想到给他委托重任,但最终却是他,干出大事业。他们同样有一个准备接班的哥哥,最后死了。有一个经历一切,越老越明白,愁于把位子传给谁的父亲。
后来出了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被割了舌头的人能说话了,能说的又不准备说话了,一件似乎有灵魂存在的衣服,几场地动山摇让情节突然变化。它们怪诞,却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历史的变迁。就像那最终不能说话的负责记载家族历史的书记官解释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想起另一个奇妙有趣的作品《铁皮鼓》,傻子是不想说话了,敲着铁皮鼓的主人公却是不想长大了,于是他从楼梯上摔下来,摔成侏儒。两者都不太被人注意,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关注着周围的一切。侏儒用他能震破一切的尖叫反抗,他怪诞的鼓声敲过了德国同样怪诞的二十年。。。。。。
先写到这儿,我接着看,没准又能想出什么。
看它的时候,我的脑子一直在相应地闪现电影画面,嘴里有时还会不自觉地念出人物的台词。让谁演合适呢?还没想好呢。早知道这样我应该先把前些日子放的电视剧看看。看着看着,就麻木了,都忘了自己在看,只知道让字句从眼睛穿过,一种情感萦绕。这书是越看越来劲的,主人公,一个傻子,一个其实心里比谁都洞悉一切的傻子,在逐渐向众人展示他的厉害,他的有意无意中的精彩。因为想知道他会干出什么神奇事,我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有一个情景让我触动,就是每当人们震惊于傻子的惊人之举时,都会感叹一下,眼神一变,说:“只可惜是个傻子。”有时对待病人,人们也会这样:“只可惜他得了这个病。”
联想起《教父》,主人公同样是原本与家族无关的一个人,置身事外,谁也没想到给他委托重任,但最终却是他,干出大事业。他们同样有一个准备接班的哥哥,最后死了。有一个经历一切,越老越明白,愁于把位子传给谁的父亲。
后来出了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被割了舌头的人能说话了,能说的又不准备说话了,一件似乎有灵魂存在的衣服,几场地动山摇让情节突然变化。它们怪诞,却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示历史的变迁。就像那最终不能说话的负责记载家族历史的书记官解释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想起另一个奇妙有趣的作品《铁皮鼓》,傻子是不想说话了,敲着铁皮鼓的主人公却是不想长大了,于是他从楼梯上摔下来,摔成侏儒。两者都不太被人注意,他们用独特的眼光关注着周围的一切。侏儒用他能震破一切的尖叫反抗,他怪诞的鼓声敲过了德国同样怪诞的二十年。。。。。。
先写到这儿,我接着看,没准又能想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