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01月02日

(2019-01-02 09:40:03)
法律对少年儿童保护是对的但只有12岁的儿子亲手杀死母亲,并血流成河,杀人后没有追究任何法律责任也没进行少年劳教所,就没事人事的去上学了,这样的孩子若果不交易教育可能还会出现杀老师杀学生的恶恶性事件。
12岁男孩弑母无罪返校,13岁少年掐死男童被释放: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无脑保护,是最残忍的伤害
不久前,湖南一名 12 岁男孩,在与母亲发生争执后,向其连捅 20 多刀。母亲双手被砍断,手腕里的骨头露出来,头皮血肉模糊,当场身亡。

被捕3天后,直接释放,他回学校继续上课。

警方给的理由是:按照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不满 14 周岁的人实施任何犯罪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或许,男孩早就料到,自己即使杀人了也不用坐牢。

因为,杀人后的他出奇淡定,似乎有所预谋。

他冷静处理犯罪现场,反锁母亲卧室,换掉沾满血迹的衣服,将凶器丢进池塘。

随后,日子一切照旧。

他接听母亲的电话,回复母亲的信息,还不忘用母亲的手机向班主任请假,夜晚哄弟弟入睡,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当外公爬窗进入卧室后发现女儿倒在血泊中,男孩淡定回应:

“妈妈是自杀”。

直到被警察带去问话,男孩承认自己杀了母亲:

“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指认现场时,村民们发现,他竟然还在笑。

男孩被捕画面

一切,仿佛是一场与己无关的儿戏。

他的冷静,让人毛骨悚然。

警察问他以后怎么办,他若无其事地说:“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02 
你根本不知道
向“反社会人格”发展的孩子有多可怕

《新京报》采访弑母少年的父亲,问他事发后是否有责备过儿子,他只说了一句:

“孩子太小,不懂事”。

这句话,可笑至极。

那为什么同样缺失父母的爱,其他留守儿童没有弑母?
为什么同样遭受严苛管教,大部分孩子也不会杀人发泄?
为什么他杀人后,还能特别淡定,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一句不懂事,就能抹掉所有的罪恶与伤害,还有比这更可笑的吗?

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孩子真的很危险。他杀人后处理现场、撒谎、毫无悔意的行为模式,已经呈现了多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符的特征。

这类人格障碍没有高级情感,只有原始脑的即时刺激,不会愧疚与后悔,只相信暴力胜于一切。除了先天因素,说到底,还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记者采访男孩一家,父亲脸上毫无表情,只关心怎样快速处理孩子,向政府施压,似乎把难题丢给政府就好了,与他无关。

可是,这一切本就是他的“杰作”。

7 岁,男孩放学回家被面包车撞成脑震荡,鉴定为 10 级伤残。他觉得不严重,索性不回来。

8 岁,孩子和同学玩耍撞到桌角,头顶大包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他还是没有回来。

只有当弟弟出生,家中老人实在顾不来的时候,妈妈才回来照料。

他不曾感受过父母一丁点的关心与疼爱,只剩下一肚子的怨恨:

“我就是恨她”。

恨她把自己抛弃,只顾在外面赚钱,恨她从小都不管自己,长大了却只会用暴力方式来解决。

内心早已四分五裂。

父母不“长进”,爷爷奶奶同样“不会做人”。

事发后,奶奶一直埋怨学校不让他孙子回去接受教育,对儿媳妇的死去毫不关心。

长年累月生活在这样一个是非不分,充满欺骗与伤害的环境里,孩子感受最多的情感,不是温暖,不是爱,是冷漠。

有网友说:“他们一家可能觉得孩子不过杀了他老婆而已,老婆可以换,血脉不能断,不读书将来怎么继承他的江山呢?”

从保护儿童的角度来看,我能理解。若能给予未成年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戒掉犯罪。

然而,事实证明:更多时候,宽容只能变成纵容。

这样的谋杀,从未停止。

2004 年,13 岁男孩赵某强暴了同村 14 岁女孩。因为“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很快被释放。女孩母亲告上法庭,法院判决男孩赔偿 9000 多块。这时候,男孩父亲气炸了,天天数落他,被刺激的赵某心想:

“上次被抓进派出所不也放出来了吗?”

于是,某个深夜,赵某蹑手蹑脚地闯进女孩家中,借着月光,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尖刀,杀死了女孩的母亲。女孩惊醒了,却被赵某捂住她的嘴,威胁她不许发出任何声音。很快,女孩听到平生最恐怖的声音“扑哧!扑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9年01月02日
后一篇:2019年01月0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