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谁什么样的的项目_——能入天使投资人的法眼
大家好!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再次见面,分享投资的心的,帮助创业团队早日实现梦想
天使人投资判断准则,那些项目可以投那些不可以投,在此给大家分享以下不不做的项目。
1、不投没有商业计划书的项目
泰哥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一个团队拿几页纸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忽悠到我们几百万,如果团队连这个都不愿做,那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投的价值,所以我建议BP(business plan)一般要CEO自己来写,当然BP的内容可以团队一起来讨论,但是操刀撰写的一定是CEO本人,因为写BP是你重塑商业逻辑的过程,不断拓延你的创业想法,能让你想的更缜密,甚至在写的过程中你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新的商业灵感。
2、不投没市场想象空间、没独立IPO可能性的项目
我分享之前我看过的一个案例,做卫星材料的项目,在市场基本处于垄断的地位,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因为这个行业盘子就是几个亿,踮脚就能碰到天花板,所以这个项目我们没有投。这是一个木桶理论,大家都知道装水时是短板决定长板,但是投资恰恰相反,长板决定短板,只有你有足够的市场想象空间,天使投资才愿意参与其中,并不是说我投的项目就一定能IPO,但我只是不投没有IPO可能性的。
3、不投无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有些做餐饮的项目、有些做食品的项目、有些做生意的项目,基本上来讲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举个例子,我在四川的时候遇见一个团队,是做四川火锅的,生意非常好、服务也非常好、口碑也非常好,但是因为在四川做火锅的人太多了。这块市场很难再杀出一个海底捞出来 ,它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 ,但是并不是一个企业化运作的项目。
4、不投创始人不和睦,股份安排不合理,容易分裂的项目
如果核心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不合理,很容易在后续的企业发展中出现隐患。国内大部分的创业团队可以共患难,但却很难同享福,我们跟团队分享的时候说,企业出现问题,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修屋顶,不要等到狂风骤雨的时候再补窟窿。有什么事情白纸黑字写清楚,到底是什么股份,把利益分配写清楚,投资人看到你股份安排合理才愿意和你聊。
5、不投依赖资源型创业的项目
尤其是开始就讲自己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资源。这种项目在我们看来一般都不是特别靠谱。因为资源和人脉不是说的,是用的。能不能转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好的项目不需要借助关系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其实你就可以成长,靠特殊渠道成长起来的创业项目都是发育不良,很难做大。
6、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项目
有些小伙伴三年换了四五个方向,实在是不好判断他到底是不是想创业,这样的人他有不同的标签属性,他可能是连续创业者,可能是名校毕业,也可能出自BAT,也可能是海归,当然有一系列豪华的标签了,可能他去路演的时候,十家机构都愿意投他,但是这样的项目,我们不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种逻辑的核心是,我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投机性团队,当然,这个需要投资人用很专业的眼光去识别他。
7、不投不专注的项目
这个其实也有切身的案例,之前我们接触的创业团队,因为早期的时候,你跟项目去聊,一般我会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他能不断把一些时髦的词给我说出来——大数据、云计算、高科技、生态圈、平台等等等等。
我们觉得早期项目,其实应该找到这个行业的痛点,把这个痛点深扎下去,构建起他的护城河,形成行业联动。平台故事不用讲,只要你把前边的痛点形成垄断力,自然而然就能覆盖其他方面。你上来就讲故事,还不落地,上来就说自己是平台。一般这种早期项目,我个人都会打很低的分。
目前这种市场环境,初创项目已经太难实现平台化了。当然,你可以有这种仰望星空的想法和梦想 ,但是,我们实际上是建议要脚踏实地把活儿先干好。
这是我分享的个人八个不投的标准,其实大家很关心的是说,早期项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判断逻辑。
其实大部分的早期项目,大家的判断标准和逻辑是很相通的,无非是看几个点——市场、团队、产品、营销策略、估值,当然这些不同的选项中,大家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有的基金可能比较看重产品,有的可能更看重团队,有的可能比较看重整体的营销策略,有的可能觉得估值合适,就愿意参与 。
产品逻辑、公司估值,这些概念如何理解
市场,跟与大家之前讲的很像。就是说你还是要找到一个能够有IPO空间,有足够多的想象力,未来有足够多故事的项目。因为一个早期机构去投一个项目,核心还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退出。天使去投一个项目,要想到该项目A轮谁会去接;A轮投的时候,要想到B轮谁会去接。按照这个逻辑延想,如果一个项目,VC愿意去接,说明市场空间还是足够大的。因此你要找到能够有IPO空间,有足够想象力的一个方向。
那产品的逻辑是什么呢?产品的逻辑,其实就是你要找准方向。你要选择尚未成熟的行业去切入。如果是一个成熟市场,你杀进去的话,那各项指标的要求对你都会非常地高。第二点就是,你要努力找到用户爆炸性的增长点,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并构建起自己的竞争力。第三点是说,你在垂直细分市场站稳后,要努力尝试以点到面的扩张,对链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要形成生态圈,业务进行联动。最重要的一点,你选择的这个方向,不要跟BATJ这些传统互联网大公司的主营业务正面竞争,因为现在确实已经不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了。
如果你的业务跟BAT这些比较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打正面战的话,VC是很难去给你做持续加棒的,如果没有VC的钱,你是不是还能正常地盈利、运转下去,我们觉得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接着给大家分享的是营销策略。这里可以重点讲一下,之前我们跟团队交涉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团队对于估值是非常不明确的。一个早期项目,产品还没上线,估值就来要一个亿,尤其在今年上半年。
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其实整个行情是非常地火爆,非常地混乱。经常有团队,产品什么都还没有,就来上线,要一个天价的估值。那简单分享一下营销策略的逻辑。假如你的产品预计今年可以做到1个亿的营收,那么估算出来,其实你在12月的时候,流水至少要做到2千万。
假如需要做到2千万的流水,那你应该需要多少人的团队呢,需要找多少家的供应商,覆盖多少客户,你需要展示的产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形态,你的市场推广策略怎么样,相对应地评断出,你六月份时候——也就是比方说那个起点减去融资的时候,整体的项目是站什么样的进度,你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从而更好地评估这个项目的风险估值呢?其实就是说拒绝那种创业团队漫天要价,投资人就地还钱的现象。有不同的估值方法,有P/E 、P/S,有按照GMV,按照用户数。
不同行业,估值体系是不一样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吧,因为估值非常体系化,讲起来的话会非常非常多。
我个人来讲的话,更看重的是团队。因为一个项目,可能选的方向有问题,有可能起步有问题,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个项目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看这个团队。团队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可能会有以下这些要求,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以下这些素质:远见、胸怀、执行力、领导力、学习力、狼性、勤奋、坚持。
远见是什么呢?远见呢,其实——尤其是早期的一个创业企业,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基本上就是这个CEO。CEO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个企业就是什么样的。其实远见,就是这个CEO。因为企业如人,一个CEO的文化其实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个CEO今天想什么,今天坚持什么,今天放弃什么,将会铸造这个企业以后将会怎样。
胸怀呢,其实就是做大事,不要埋怨。我们面对结果过程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怨,不要埋怨领导,也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埋怨对手,或者同事,要埋怨就埋怨自己做得不够好。有的时候你的胸怀有了,格局和事业也就起来了,也就能看得更远,才更有可能把团队团结得更好。
执行力呢?就借用马云老师说的话,就是一定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团队他今天给我们讲的是这样,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之后还是在原地踏步。虽然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以结果导向来看,执行期限来看的话,如果一个月都没有成长,没有变化,那为什么要去投他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