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卧龙:政策严控  房价上涨依然如“火箭”

(2013-06-03 09:00:37)
标签:

房价

调控

新政

抑制需求

土地供给

近年来,政府调控楼市,“新政”频频出台。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业内普遍不看好;而自220出台的“国五条”则已推行百余日,房价调控效果并不明显。这些隔靴搔痒、花拳绣腿的“调控”政策,能把房价降下来吗?未必,房价反而可能会越调越高。原因在于:首先,国家调控的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而不是让房价下降;其次,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背离原意;再次调控政策只控制需求,却忽略了增加供给。

调控的真面目”不是降房价

一直以来,大家对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目的都不是很清楚。自我主观地认为:国家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商品房降价。但事实并非如此,其真正目的是抑制房价上涨过快,而并非打压房地产,迫使商品房降价。

国家为什么要调控房地产呢?是因为房地产发展过快,房价上涨过快,几乎是翻着跟斗上涨的,不利于改善民生。中央政府调控的目的非常明确,调控房地产,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控制过快”,控制暴利。其真正意图是不要让房价涨得太快,但可以合理上涨,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上涨幅度

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也不太可能打压房地产。原因在于,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税费收入,拉动GDP增长,还要靠房地产来支撑。因此,房地产仍然会一路凯歌,在十年内指望房价下降,只是一个“美丽幻梦”。当然,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房价在短时间内可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肯定是一路上涨。

调控政策在执行中背离“初衷”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全国性回暖。但不是因为调控政策完全“不管用”,是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已背离政策初衷。以新“国五条”为例,颁布之初曾引起楼市不小震动。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条款还属“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税”。“国五条”提出此项交易税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减少交易量,打压投资和投机行为,从而减少购房需求的总量,实现降低房价的目的。然而,现实情况却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事实得出的结论是:“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税”不但没有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举例来看,一套价值200万的房子,在过去,卖房者交纳2万元税费,自己还可得198万元;而如今,卖房者需要交纳40万元税费,自己只能得160万元。这38万元的差价谁来填补呢?答案当然是购房者。因为二手房购买者大都属“刚需”用户;而卖二手房者则大都不是那么急迫出售。

根据以上例子可以清晰的看到,“二手房交易征收20%个税”无疑变相提高了房价。  迫切的刚需购房者要么趁“新政”落实前,抓紧时间挤进二手房市场为的就是赶紧办妥手续,以免日后多缴19%个税;要么不得不转而“进军”新房市场,造成新房市场供求关系紧张,进一步推高新房房价。

政策“一边倒”:只控需求,不谈供给

我国出台的房价调控政策无外乎这几种方式。打击投资;二抑制消费;三增加税费。在调控政策中,却从未提出任何关于增加土地供给、抑制地价等方面的内容,反而出台的是“限房价,竞地价”的政策。

调控政策中,通过增加税费来抑制投机和需求,是最常用的办法。在交易环节加税,会抑制交易行为的产生,减少交易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和投机者。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减少交易量和抑制房价之间并不可以划等号。由于政府加大征税力度卖房者会想方设法将税费加到购房者的身上,变相提高了房价。随着政府的屡次加税,房价是越越高。

面对房价疯涨情况,该怎么办?应该制定出降低房价的“王牌”政策——增加供给:增加土地供给和住房供给。一是需要按照人口城市化的居住需求足额供应土地;二是从房价收入比以及房价上涨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入手,科学调控房价水平;是需要彻底改革土地房产及其收入体制,使地方能有一个稳定合理又不推高房价的房地产财政收入渠道;四是大量增建城市保障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居者有其房”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