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产股下跌房价下降新华社房产 |
今年两会以后,楼市似乎走上了越调控越上涨的老路,各地楼盘悄然提价,楼市量价齐升迅速升温,使得三月的小阳春愈发红火,甚至有向“大阳春”发展的嫌疑。然而新华社的六篇时评点燃了市场对后续调控政策的恐慌,近日连续上涨的地产股突然掉头下跌,地产股的整体走弱为房价走势增添了几分不确定的因素。
新华社的鞭子抽到了地产股的屁股上
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连续六天连篇累牍地对当前楼市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点评,毫不客气地痛批了土地财政、税收杠杆、政府腐败等高房价背后的根源问题,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虽然事后,新华社表示该系列评论并非上级授意,但是中央媒体的连番轰炸还是在市场上引发了连锁反应,对购房者的心理预期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些购房者担心重大调控政策会集中出台,为了规避政策风险纷纷逃离了股市涌入楼市,从而成为引发地产股下跌的直接导火索。
然而,新华社的时评刺激仅仅是诱因,地产股的下跌是多个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清明节当天,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取消了首套房贷7折优惠,银行按揭贷款日渐收紧的态势引发了人们的购房恐慌,使得地产股受到了利空影响。再加上两会后中央一直没有出台严厉的调控措施,楼市在政策真空期急剧升温,很多城市的房价水平都创造了新高,这极有可能迎来房地产市场的剧烈调整。因此,这些因素导致了向来敏感的地产股率先从高位跌落下来。
房地产不治本房价将继续一路走高
房价的高走和地产股的跌落,这种背道而驰的不协调让楼市走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是房价水平和地产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地产股下跌并不一定成为房价下降的前戏。随着政策和信贷等条件的收紧,未来房企的资金环境和生存空间越来越紧张,企业的发展将迎来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地产股下降是在这样的市场预期下作出的本能反应,而房价却和我国房地产体制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如果土地财政、政府腐败、投机购房等关键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房价下降将很难实现。
两会结束后,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但是这些政策犹如温水煮青蛙,不疼不痒,不能对房价下降起到有效的威慑效应。今年如果中央不能出台杀伤力强的调控政策,那么房价就不会具备下降的理由和动力,将一路保持稳定小幅上涨的态势。
众所周知,在城市化的全局需求下,稀缺的土地资源、庞大的人口基数、巨大的刚性需求已经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制造了房市的紧张气氛。如今,通货压力和政策收紧又加重了房市的恐慌心理,为投资性购房和刚性需求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我国,现行土地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紧密相连,这直接导致了“地王”的遍地开花,也开启了高需求、高地价拉动高房价的连锁开关。N个房价上涨的理由对应着少得可怜的房价下降因素,在这种大格局下,如果今年房地产市场不能出现深刻的变革,房价上涨的主流趋势将不可逆转。
虽然地产股的下跌无法撼动高高在上的房价,但是可以看出,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有着强烈的预期,地产股不顾房价上涨逆势下降显示了楼市风向发生了变化,这或将成为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前奏,希望这次不是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