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拐点论”到“降价风”,“地产大佬”王石带领他的万科集团一次次以出其不意的言行震撼着中国楼市,也打乱了中国地产市场的惯性思维。他的率先降价不仅迎合了广大购房者迫切的降价心愿,又迅速回笼了资金。
然而,随着地产行业的资源整合,多方信息透露,万科明年的销售规模可达1000亿。作为专注住宅的地产公司,万科的发展究竟将最终走向何方?面对这个问题,王石语出惊人:
“如果所有市场饱和,真的不用再建房子了,我只希望城市的最后一套住宅是万科建的。”此等惊人之语,我们不禁要问:万科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降价之谜 悬而未决
面对房地产市场资金紧缩的大环境,万科率先做出反应,在房价调控上做表率,举起“不挣超过25%的利润”的降价大旗,万科这次的降价风潮和其总裁王石的拐点论遥相呼应,吸引了众多受众的眼球,成功地塑造了“万科好榜样”的美誉,受到了众多购房者的追捧。
但作为一个企业,其发展势必要有一个盈利目标,身为开发商的王石却堂而皇之的做起了“慈善家”,这不免让人费解。正当各界对万科的做法争论不休时,万科却以首季销售过百亿元的漂亮季报宣告了自己的胜利:今年一季度,万科实现销售金额101亿元,销售面积114.5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19.1%和82.9%。
值得注意的是,万科公司3月实现销售金额66.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27.5%。综合此前3个月的数据,万科销售面积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1.65%、51.94%和146.9%,销售金额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1.72%、70.65%和227.5%,销售增幅逐月提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此外,随着大约14个新项目的开盘销售以及营销力度的加大,万科3月份的销售金额几乎接近去年最高峰月份的销售水平。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万科通过降价促销加快资金回笼的办法首战告捷。有效的将其储备的土地变为资金流,从而用资金再去获得更多新的土地,如此循环,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此举可谓煞费苦心。
“007计划” 又显野心
正在大家热炒“拐点降价论”的时候,万科的“007挖人计划”又浮出水面。
从去年7月份开始,万科在各个方面引进一批跨行业的跨国公司精英人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所谓“007行动”,就是要去挖一批在全球性企业工作过,在比万科还大的公司的管理岗位工作过的“见过世面的人”。自“007计划”开展截至去年底,万科已陆续引进32名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要职。包括之前在宝洁公司负责ECR(品类管理)的陈东峰、曾任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的袁伯银、原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中国区)消费品及医疗领域负责人于玉光、曾任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的许国鸿等等。
由于房地产行业不可能永远维持高利润率,住宅产业必然会像制造业一样走向激烈的竞争。就在大多数企业为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时,万科却选择了另外的出路。他们开始从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轻资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式中摄取利润,又辅助以融资渠道管理、风险管理的严格控制,更出其不意的是他们从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战略结盟、收购兼并,甚至社会责任中挖掘利润的潜力。
如此看来,万科的“007计划”彰显了其不可小觑的野心,正如王石所说,利润是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要素,创造利润的团队能力才是真正靠得住的要素。因此,网罗管理型人才,建立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成为万科的首选。
学习万科好榜样
毫无疑问,万科的“降价风”带来了首季销售额突破百亿的直接收益,而其“007计划”又将使万科职业经理层再度升级,其长远利润无从估量。
这是中国地产市场的“老大”,他的一举一动都领跑于行业的前沿。不论其居心何在,不管其野心多大,在某种程度上万科的发展是地产行业的未来,王石的理念给了众多地产商深远的启示。
试想,如果众多地产商都能有王石的远见卓识,如果众多地产企业都能如万科般精益求精,那么等到市场饱和的那一天,真的不用再建房子的时候,城市的最后一套住宅一定不会是高价的。毕竟,当每个企业都能走向理性发展时,整个市场的发展也将最终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