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世博米兰意大利浪迹 |
一日十国游? 你一定以为我打错字了。
我是一个崇尚慢游的人,那种N国N日游的旅行方式是我最痛恨的。我经常一个城市玩三天,十日一国游还觉得太仓促
。真的,经常有朋友让我做意大利十日“深度游”的行程,我告诉他们十日只够走马观花看重点中的重点,哈哈。
不过,前一阵到米兰世博玩了两天,早上10点进去,晚上10点离开,回家一看清单,哇居然去了二十几个馆哎!这不是一日十国游的节奏么!
感谢世博,也感谢那些排得不算太长的队伍,让我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简单地探访那些或许此生都无缘前往的国家。这个一日十国游很好玩!

二十多个馆里,我最喜欢的还是意大利国家馆。 关于意大利馆,我前面已经专门写了一篇《炫到让人想哭的世博意大利国家馆》了,今天就说说别的馆。


进入零馆,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巨大的木拱门,大得我的10-22超广角也只能拍下三个门洞中的两个,
这“门”高贵华丽气度不凡,我听到旁边有观众叨叨“它的原型应该来自梵蒂冈吧?”

古色古香的大门背面却是巨大的LED屏幕,正在放纪录片。
游客就从这屏幕下走进展馆,几秒钟之间穿越古典和现代,很奇妙的感觉。


国家馆是按字母顺序排的,所以捷克馆距离大门比较近。馆外这个大鸟雕像很萌。

这鸟的翅膀能喷水哦!
在38度的高温里,好些小朋友直接冲到下面“淋雨”去了。

捷克馆入口有个单独的房间,还原了捷克斯洛伐克在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老电影的场景。
场景很有趣,不过,
“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变成两个国家已经好多年了,捷克人觉得他们面对世界最骄傲的东西依然是那个年代的一部电影,这心态有点耐人寻味。

捷克馆二楼,介绍捷克的自然生态系统。

巴西馆的门口永远都在排长龙。其实,光是想参观展馆的话,不用排队,排队的都是冲着那张大网去的!


看到没?
巴西人把室外空间弄成了两层,底层是模仿巴西的热带雨林环境,
上层是一张大网,让你体验空中漫步的感觉。


巴西馆室内展示比较简单,
不过有些工艺品真是精美。

比如这些草编器皿,居然有种黄金一样的感觉。太诱人了。不过,卖得好贵......

英国馆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们很怀念五年前上海那个刺儿球建筑吧?
这回是蜂巢结构,而且小多了, 但总归都是刺刺拉拉的。

应该说英国馆的建筑还是挺酷的,尤其仰望的时候。展馆内容则比较简单。楼下有个体验蜂鸣震动的项目,还算有趣。

法国馆门外的雕像,一串洋蓟, 既写实又现代,挺酷的。

法国馆外是很大一片菜地,玉米、生菜、西红柿、小麦、葡萄、苹果、彩椒、西葫芦......品种繁多,而且全都长得郁郁葱葱,该开花的正开花,该结果的正结果。要知道,把这些需要不同气温和水土的农作物从法国移植到米兰可并不简单,尤其还有很多株看上去很有年头的老葡萄树,也全都硕果累累,法国人用这块艺术品一般的菜地向世人证明了:他们是欧洲头号发达农业大国!



法国馆的建筑设计很有特色,线条流畅的木结构既现代又不觉得冰冷,四通八达的门避免了别的馆排大队的弊端,屋顶挂的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火腿奶酪等等充分显示了法国美食文化的特色,
视频的制作也很精美,屏幕上那些美食制作过程的画面让人狂咽口水,展馆里的艺术品展示也很高大上........总而言之,对于法国馆的设计感我是相当服气的,我当时想,如果他们做东道主,花大钱大力气的话,法国人弄出来的东西一定也能象意大利人那样惊叹不已,但是.......为什么所有的视频,不管大电视小电视统统都是法语啊?
连个其他语言的字幕都不打!也不见旁边有英文介绍牌。
法国佬你们是来自恋的还是来跟世界交流的啊?

意大利作为东道国,除了国家馆之外还有很多地区馆和企业馆,还有一条由意大利二十家来自不同行政大区的风味餐馆组成的美食街,
叫“EATALY”! 哈哈,这名字太棒了, 充分显示了这个国家的吃货本色。
上面这个是意大利葡萄酒馆,另外还有火腿馆等等吃货馆。

意大利葡萄酒馆从入口的各种壁画开始,就一直是英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看来在意大利葡萄酒商眼里,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两种人啊! 我天朝同胞真是好有面子,谁让咱人多钱多还爱喝酒呢!

意大利葡萄酒馆的动画, 上面也经常飞过各种中文字,什么”唯有爱与酒不可辜负“, 什么”执酒之藤,与酒偕老“,
各种深情款款、气壮山河的酒鬼宣言,真是笑死我了。

展馆里自然很多美酒样本,可惜只让看不让喝。
这个雕像很炫,我当时站在背面没看明白,就问工作人员这是啥。那个漂亮的意大利妞把我领到雕像正面,指给我看上面的那个酒瓶塞:”明白了吧?
这就是开酒瓶时那bong的一下啊!“ 哦,是酒瓶塞和飞舞的美酒啊!






韩国馆白色的外形简洁醒目,还是受欢迎的,很多人拍照。

排队区里的韩国大片,视觉效果不亚于”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嘛,当然只有一样,泡菜!!
然后开始正式参观,第一项内容是分析当今世界流行的各种食物,总之是各种不健康不科学不环保,我心中暗笑:"片子最后一定隆重推出泡菜!
思密达们一定会向全世界郑重介绍,泡菜是世界上最科学最营养最伟大的食物,是全宇宙未来食物的发展方向.......",
结果跟我想的基本一样,用词没那么夸张而已。


一进大厅,一个巨大的泡菜坛子,里面有视频的,忘了是介绍泡菜的哪方面了,反正是泡菜。


韩国馆最震撼的是满大厅铺天盖地的泡菜坛子阵。
一开始坛子上显示各种韩国传统纹样以及菊花等代表性花卉,然后,泡菜来了,荤的素的花样百出的泡菜,五颜六色栩栩如生,
伴随着交响乐演奏的“阿里郎”,旋律荡气回肠, 居然让我想到思密达们的北方同胞们喜欢说的那句话:“三千里锦绣河山”!
真的,我从来不哈韩,但那一刻的确相当感动。各种诱人的泡菜转啊转,好吧,思密达,你们赢了!
俺已经克制不住了,看完展览直奔韩国馆的餐厅了!!!

这就是俺的韩国午餐。 二十五欧元的套餐,
包括一小盘炖牛肉,一小碟泡菜,三个饭团,一点色拉,还有啥了,忘记了。反正吃不饱,但是真心好吃啊,每一样都好吃!
我对韩国菜的印象完全被颠覆了,以前也吃过不少韩餐,包括真正韩国人开的餐馆,觉得不怎么样,这“国家队”的厨师是不同啊!


这是越南馆,竹编丛林的建筑外形很有民族特色。我在越南馆吃的晚餐。 夕阳西下,越南馆背后有一片湖,我就面对那片湖吃我的夏卷。
气氛很宁静, 夏卷很清爽, 那一刻颇有岁月静好的感觉。

这是瑞士馆。
有家杂志约稿指定我拍的几个馆之一就有瑞士馆,说实话我不明白为什么。可能我对瑞士太熟悉,苏黎世介绍之类的实在没法吸引我。倒是这个巨大的模型,展示了阿尔卑斯山上欧洲各个大河的源头,颇为有趣。瑞士人是想提醒观众,
整个欧洲,都是靠从他们小小的领土里那些高高的山上流下的水抚育的。


哥伦比亚馆的外形充满热带气息, 入口处的名人照片里有我喜欢的球星J罗。 哥伦比亚馆的主题是“上帝宠爱的幸运土地”,
好几个展厅的视频,环形的,平面的,各种各样,介绍哥伦比亚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和物产,证明他们是如何幸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哥伦比亚的解说员帅哥一上来就用意大利语问观众:“你们好么?”
观众答:“好!” 他装作很不满意地问:“是好,还是很好?” 观众们只好大声回答:“很好!” 南美人热情开朗的个性一下子就展示无遗,
太欢乐了!


这是阿萨拜疆馆。展馆造型蛮别致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位于东西方地理交通要道上的阿萨拜疆融汇东西的民族文化特色。上面这组菜谱幻灯很好玩,用手触碰会动的,向你介绍阿萨拜疆各种特色菜的做法。图片那个诱人啊.......没办法,这是一届吃货的世博,
诱惑太多太不人道。

在结束上集之前,
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上海某杂志约我稿的时候我说,指定拍摄项目太多了,一天未必能完成,因为我要保留时间去看中国馆呢!
那已经来过世博的主编大人说,中国馆很差,啥也没有。我说再差也得去啊,那天是父亲节,我答应我爹拍中国馆给他看的。而且,怎么说咱们也是中国人啊,中国馆怎么能错过。
中国馆到了,这外形.......说实话,全靠米兰的蓝天白云和门口的大片黄花帮衬了
,不然显得材料粗糙,结构零碎,有点.......寒碜。 


排队的时候,大屏幕上出现了桂林山水,我兴奋地跟周围的意大利人说那是我家。好激动啊,等着入场后又更多得瑟机会。结果......真的跟那位主编说的一样,中国馆啥都没有啊!
介绍中华美食就是一组泥人加几个纸糊的北京烤鸭啊 ! 有几口锅掀开盖子后里面的菜画面会变,可是锅盖上叫人揭盖的提示只有中文啊 !
(难道跟法国人学的?) 而且那锅盖还不结实,才开幕一个月,有个盖子提手已经松动了啊!
还有那些字画,就是墙上钉个钉子随便一挂,一点科技含量都没有,跟人家韩国人日本人所有细节都处心积虑打造高科技国家的形象相比,咱们真是........
唉!

中国馆的重头戏是这片巨大的LED灯管,伴随着音乐上面不太清晰的图案在不断变化。旁边几个意大利人在讨论:“好象颜色会变哦,这是表现啥?
” 我赶紧义务解说:“那是体现大地上四季轮回啊, 农作物在生长啊,赞美自然,赞美粮食啊 ......"
好吧,我承认这个设计的构思原本是很宏大的,可惜因为技术上的力不从心,实在效果欠佳,大多数观众看得不知所云啊!
五年前上海世博的中国馆很炫,但当时观众主要是中国人,过了五年,终于有个走出国门参加世博的机会,怎么就成这样了.......





去的时候正好碰到广西代表团活动周,万里之外偶遇老乡,还是有点激动的。虽然对本届中国国家馆各种失望,我们广西的妹子还是挺美的,来一张。
好了,今天先唠叨这么多,还有好多精彩内容等改天下集播放!
前一篇:【德国】纽伦堡,德式玩具总动员
后一篇:去米兰,玩一日十国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