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意大利科莫丝绸高级时装旅游 |
我的博客纸条箱或者留言里偶尔会收到这样的信息:
-“你住在科莫? 科莫是欧洲的丝绸中心,你知道么?”( 不知道我当初就不会来科莫了)
-“科莫的丝巾很棒啊,XX牌子在北京卖得比爱马仕还贵, 怎么没见你写过?” (科莫的丝巾是很棒,但是XX牌子要是卖得比爱马仕还贵那肯定是宰人)
- “科莫拉蒂基金会里面有四千万件珍贵丝绸藏品,大多数来自中国,你知道么?”(拉蒂基金会的藏品是四十万件,不是四千万件,只有极少部分来自中国,主要还是欧洲的产品,我因为陪国内一个摄制组到里面拍纪录片,有幸看过藏品中的主要精品)
-“你认识科莫的丝巾生产厂商么,能不能做点代购生意?” (丝巾厂商认识,代购生意零售不做,如果每个花色能做几百条的可以谈)
......
我不写关于科莫丝绸的事情,那是因为我是吃丝绸饭的。我十几年前跑到这个不太为中国人熟悉的意大利边境城市,不是为了看山看湖晒太阳的,而是作为中国丝绸出口企业的代表来销售丝绸原料的。当然,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我的业务范围也从销售原料发展到了销售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但是始终丝绸是我的主业。我感激这份工作让我可以安身立命并给了我更多认识世界的机会,但除此之外,这份工作带给我的烦恼绝对比快乐多几十倍,所以,工作之外我实在没有兴趣谈论丝绸。
但丝绸毕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谈或者不谈都躲不开的。今天干脆写一点跟科莫丝绸有关的内容吧!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莫丝绸产业的江河日下,这座昔日骄傲得把诺大一个湖当作自家花园不舍得给外人看的城市也开始转型搞起了旅游,或许预感到迟早有一天丝绸在这座城市将成为一种回忆,就象它在另外两个著名的欧洲丝绸之都法国里昂和德国克莱菲尔德已经成为回忆了一样,拉蒂基金会最近几年推出了名为《二十世纪时尚档案》(ARCHIVI
DELLA MODA
DEL'900)的系列展览,纪念上个世纪科莫丝绸行业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个人和企业。(顺便说一下,拉蒂基金会的创始人安东尼奥拉蒂也是科莫著名的丝绸企业拉蒂公司的创建者,拉蒂公司曾经是科莫第一大丝绸企业,意大利上市公司,拉蒂先生本人因为其人品和才能在全世界丝绸界都曾经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过在去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的拉蒂公司终于被另一家意大利企业收购了,好在拉蒂先生早已去了天堂,不会看到这一天。)
系列展览至今已经办了五年还是六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今年的展览主题是《优雅年代》(L'ETA DELL'ELEGANZA), 展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科莫的柯斯达(COSTA)家族的丝绸纺织企业的成就。这是一家据说在1964年就停止营业了的企业,所以我在科莫做了十几年丝绸也不曾听说过他们的名字,更不曾了解他们与欧洲顶级大牌服装之间曾经有过的密切合作。
展览是在市区湖边一个别墅VILLA DEL GRUMELLO里举办的,从我家步行过去也就十来分钟的路。那是一个造型非常华丽显赫的古典建筑,有很大的花园,我记得好像在某些房产中介的广告上挂牌销售很久了。现在在办展览,想来没有卖出去。也是,这种档次的古代别墅买下来估计就得两三千万欧元还得花很多钱维修,如今全球经济不景气谁花钱买这东西。
别墅里的景观还是很好的,虽然与我日日开车的马路不过一墙之隔,但是站在别墅幽静苍翠的花园里看我熟悉的市区和湖山,感觉还是不一样。
展览在别墅一楼, 从侧面一个小门进去。 看来别墅的正厅还不舍得给人用。
侧门的回廊下挂着几幅大招贴画, 都是当年的时尚杂志的封面, 上面那些名牌时装的面料都是由展览的主角柯斯达纺织企业设计制造。
展览包括当年的印花设计稿,面料样,高级时装原作,以及照片和剪报等组成。进门时没看到不许拍照的标记,于是我掏出了我的小卡片,可是没拍几张就出来一个很年轻的帅哥说不让拍照,我说没有标记啊,帅哥说对不起我们没做标记但是不能拍照。好吧,既然不许俺们就不拍吧。所以下面的照片,带我的水印的是我拍的,没水印的都是从展览方的网站上下载的或者从展览目录上翻拍的。
一进门就看见这条印花的礼服,面料是印着玫瑰图案的真丝薄纱和真丝缎,整件衣服线条流畅色彩典雅,妩媚中透着高贵,这是1957年由柯斯达设计印花花型并提供面料的GALITZINE牌的高档时装,。IRENE
GALITZINE,人称“时装公主”,原为俄罗斯贵族,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意大利,后成为高级时装设计师。她为当时的许多社会名流如影星索菲亚罗兰,伊丽莎白泰勒以及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设计制作时装。这里顺便说一下所谓“高级时装”的概念,就是法语叫Haute
Couture而意大利语叫Alta moda的, 你从商店里买来的挂着GUCCI
或者ARMANI的商标的衣服是不能叫高级时装的,那只是品牌成衣,是从工厂流水线上下来的东西,而所谓高级时装必须是消费者到设计师那里量身定做的,而且大多数都是一针一线手工制作的,价格非常昂贵。法国政府从1945年起就对高级时装做了严格的定义,至今法国只有20家公司拥有制作高级时装的资格。数十年前,科莫拥有几百家丝绸企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专门为高级时装提供面料的。
这是1957年的BALENCIAGA秋冬季的一款鸡尾酒会礼服,蓝色缎面金色印花的钟型裙子。这次展览的宣传广告就用了这条裙子的形象作为那个时代风格的代表。
BALENCIAGA是个法国品牌,中文品牌名为“巴黎世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BALENCIAGA的官方网站,有中文。不过你现在看到的这个牌子的衣服早已从“优雅年代”进入了“外星时代”,简洁冷酷现代,模特个个都打扮得跟古墓丽影里的女战士劳拉一样。
这是大概在1959年左右的一件印花连衣裙,是科莫某夫人的私人收藏。上世纪五十年代,科莫也有自己的高级服装行业,现在都成历史了。
这是1959年的克里斯汀迪奥的一款礼服,面料为印花真丝绡,背后展示的是这个花型以及同时期其他花型的印花设计稿。迪奥这个品牌就不用我介绍了,中国的时尚青年大概没有不知道的了。当年和柯斯达企业合作最频繁的法国高级时装品牌就包括迪奥和纪梵希(GIVENCHY)。
这是1953年春夏季的一款克里斯汀迪奥的连衣裙。右边是展览上展出的衣服实物,从巴黎某博物馆的收藏中借来的,左边是当年这款衣服在时尚刊物上的照片。
这是1955年法国SULLY
DUMAS的一条连衣裙,也是从法国的博物馆借来展览的。柯斯达为其提供的印花真丝生绡面料,色彩雅致清丽,服装的款式也繁简得当,即使放在现在穿也不落伍。这是整个展览中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我看到它已经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不能拍照之后了,在现场灯光布置下它比这目录照片上的还要漂亮得多,俺盯着它看了好半天挪不动步子,再盯下去怕是人家都要把我当成中国的商业间谍了:)
顺便说一下这条裙子的面料生绡,如今淘宝卖家里流行一个不知所云的描绘面料的词叫“欧根纱”的,就是指的生绡,那完全是从英文ORGANZA音译过来的,很多买家看得一头雾水买了裙子后抱怨“面料怎么是硬硬的”,所有的生绡都是硬挺的,要的就是那种能把裙子撑起来的效果,跳天鹅湖的芭蕾演员穿的短裙一定得是生绡做的。
上面这两款,左边的是1955年的让·巴杜(Jean
Patou),右边是纪梵希(GIVENCHY),让.巴杜是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不过我对这个法国品牌的印象原来一直停留在男士香水和毛衣休闲服上,不知道原来他们以前也做高级女装的。下面两个图案分别为柯斯达为上面两件衣服设计的印花画稿,真是华丽。
这是1955年4月号法国《时尚》杂志上一张让.巴杜的连衣裙照片,够颓靡够诱惑的哈。右边是柯斯达为躺着的模特穿的那条裙子设计的印花花型,面料为真丝缎面生绡。
这是1953年春夏的一款纪梵希的连衣裙。右边为柯斯达为其设计的印花花型,黑色长毛的波斯猫脸的集合,每只猫都瞪着圆圆的红眼睛,这样的设计远看素淡优雅,近看夸张前卫,相当有个性。
上面这两条裙子,左边的是克里斯汀迪奥,右边那个是纪梵希,都是柯斯达为其提供的面料。纪梵希一生以好莱坞影星奥黛丽赫本为创作灵感,赫本也穿了一辈子的纪梵希的服装,她典雅清纯的形象几乎成了纪梵希品牌的象征。右边这张照片上的模特,我看着跟赫本有几分象,不知道是不是。
这张纪梵希连衣裙的海报我非常喜欢,裙子肩部和领子的设计太优雅太有女人味了,而照片中的模特那种气质也在如今这个时代也很罕见了。我在置顶图上将这张照片随意上了些比较戏剧化的颜色,其实展会上展示了这件衣服的印花设计,色彩很清淡的。
看完展览又在别墅花园离逛了一会儿。前一张图为别墅的正面局部,上面一张图是站在花园里看我平时经常开车经过的马路。别墅里的环境感觉跟外面就象两个世界,这样的别墅和里面展示的那些时装所代表的时代和生活方式都渐渐远去了。二战后高级时装受到了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其市场份额渐渐被品牌成衣代替,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来以美国IT精英为首的新贵们代表的休闲化和平民化的穿着方式,更是对高级时装的致命一击,在曲高和寡和销量不足的境界中挣扎的高级时装也开始放下身段走年轻化和平民化的道路,开始引入摇滚风格和运动风格等通俗文化元素,各品牌之间的风格也日渐多元化。最近二十年来,科莫的丝绸印花厂从将近两百家减少到了三四十家,“优雅年代”已经成了一场远去的旧梦,或许丝绸也将成为科莫湖畔的一场华美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