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意大利奥斯图尼白色之城ostuni |
前面写了两篇关于意大利的“白色之城”奥斯图尼的博文:《奥斯图尼的白》和《阳光总在风雨后》,有细心的朋友说这个白色之城有一半的房子不是白的是黄的呢!其实奥斯图尼百分之九十几的房子都是白的,可那为数不多的非白色的都是奥斯图尼建筑中的“大腕”----只有教堂、市政厅、纪念碑等公共建筑才能用黄色的石头,普通民居都是白的。
奥斯图尼的魅力不仅仅来源于它的白色。那些黄色的房子也是它的魅力的一部分;奥斯图尼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建筑,更来源于街头巷尾的生活。
远看奥斯图尼的几个教堂,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带着阿拉伯味的彩瓦大圆顶,走近了看正面却基本都是巴洛克式的,
全是混血。
相对于其他巴洛克大教堂,奥斯图尼主教堂外部的装饰不算特别繁丽复杂,但是雕花特别精致细腻,图案里隐约可见阿拉伯的审美趣味。
主教堂对面的空中过道,连接两边的建筑,从前这些建筑的身份显赫的主人可以经这样的过道从街这边到另一边而不被普通居民觉察。
有时候,黄色也融入了白色之中, 那必是白色中最显赫不凡的部分
奥斯图尼的不少民居都有这样黄色的大门,
不少是从古建筑上移过来的,也大多是巴洛克风格。
那些石头门大多岁数不小了,你看这扇上刻着1766的字样。意大利生活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古迹堆中生活”。
奥斯图尼的市政厅。
这是上雪同学作品,我为这张图奉献了一个小小背影。
市政厅对面是SAINT ORONZO纪念柱, 站在柱子顶端那位是SAINT
ORONZO,LECCE地区的第一位主教, 后来被罗马教廷封为了圣人。
圣人周围是俗人的地盘。 奥斯图尼的街头总是有很多老头儿在扎堆聊天,
而且似乎一聊就是一天,从早到晚。那一天我们经过这个街角几次就看到这群老人几次, 虽然个别人员组成时有调整,
但总体人数基本不变,而且那个穿墨绿西装红背心的老头始终是聊天的核心, 地位如同乐队主唱。
而这位老人, 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 每次我们路过纪念柱附近都能看见他。
有时候是跟人聊天,有时候一个人默默站着看车流。看看这些老头儿们的装束, 觉得他们肯定是衣食无忧了,
但我觉得那日子过得......怎么说呢,我觉得还是我爸妈的日子更好一点,
可以去老人大学学习弹琴书法画画诗歌.....比较了一下意大利北部的街头,好像很少看到这样终日闲聊的老头儿们,
倒是经常看到成群的老太太们花枝招展拿腔拿调地在咖啡馆里搞社交秀, 南北风俗还真不一样。
意大利本来办啥事都慢, 到了南方就更慢。
午后的咖啡座上没几个人影,可就这两三明治就让我们等了二十分钟。 好容易端上来了, 上雪同学还举着相机对着两面包拍个没完,
就是不让饥肠辘辘的我下手。 哼,人家也是有相机的, 人家也是会拍照片的, 谁怕谁啊,你拍, 我也拍!不过慢归慢,
味道却很好的。
意大利人本来就讲究生活的艺术, 到了南方好象就更讲究。在奥斯图尼随便进了几家咖啡馆和餐馆,每一家的装修都很有特色,非但让加尼弗尼亚来的上雪感慨美国的普通餐馆根本是“啥也没有”,也让从号称欧洲丝绸中心的科莫来的我怀疑我们那旮瘩的设计人才是不是都做丝绸做时装去了,怎么餐馆酒吧还比不上这个南方小城有个性有格调。
这是我们晚饭的餐厅。 也就是随便钻进了某一家的门,没想到餐馆是盖在几块大岩石之间的,从外面看不出来,从里面看就象是在岩洞里就餐。
这是我跟上雪的位置, 号码不怎么样但是视野比较好。跟我们遥遥相对的那个“岩洞”里有一桌特金碧辉煌的, 布置得就象国王王后的座位一样。红色果汁是免费赠送的,上雪同学老说意大利餐馆怎么不象美国餐馆那样免费提供冰水,结果这家不送白水送果汁:)
奥斯图尼属于普里亚(PUGLIA)大区, 饮食以海鲜为特色,
比我住的北方伦巴第亚大区的要好吃,比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等中部大区以肉为主的美食要健康。 这是我们的晚餐, 左边是我们俩共享的开胃菜,
右边是我们俩各自的海鲜面。头一天在另一家吃晚餐,
我问店家开胃菜里面哪道最有特色,人说可以每一样都给我们做一小点,结果就看到盘子没完没了地上,足足上了七八盘,把我和上雪的胃开了之后又给堵满了:)
最后上几张奥斯图尼的夜色。 这次奥斯图尼之行唯一的遗憾就是头一个晚上雨太大了,第二个晚上我们要离开了,没能静心好好体味"白城"在黑夜里悄然散发的魅力.......
===================================================================================
SOFIA参加了新浪原创摄影比赛,如果你喜欢我的图片, 请投我一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