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梦圆珠峰 |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1/114803e1387.jpg过渡营地,海拔5800米,从大本营到前进营地都要在此休整一晚。这里的帐篷搭一般都建在冰塔林之间。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8/114803b5c71.jpg太阳能装置,由于地处高原日照强烈,西藏的太阳能应用非常普遍,我们一路经过的城镇和村庄都能看到。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9/114803bc3a0.jpg从过渡营地到前进营地一路都是延绵不断的冰塔林,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幽蓝幽蓝的光芒,美丽之极。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25/114804af78b.jpg从过渡营地到前进营地的路况不好,地形复杂,大部分为碎石路,还有一些冰坡、冰坎,走起来很不舒服。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5/11480385277.jpg前进营地,海拔6500米,是一个“连牦牛都头疼”的地方,山势崎岖,气候恶劣。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4/1148037eff5.jpg营地对面是一个冰原,据旺加教练介绍,通过冰原往左能到达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的营地。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4/11480378a57.jpg顺着冰原往右看,能够看到珠峰陡峭的山脊和北坳冰壁(右),珠峰只露出一个尖尖的顶,看不太清。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3/1148036fb9c.jpg这就是我们的营地,右边靠近白色炊事帐的黄色帐篷就是我的,对面排列整齐的五个帐篷是其他队员的。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3/11480367afe.jpg我的个人帐篷,空间很大,下面垫了三床军用被,躺着很舒服。仔细看,上方还有一个用太阳能供电的电灯。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2/114803614dd.jpg只要有空,我都会写日记,把这里发生的事都记录下来。珠峰带给我很多的感受,每天都能写很多,总计大概有十多万字。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2/1148035db47.jpg不忙的时候,罗申教练常常过来和队友一起打牌,火炬队营地在我们上方的山头上,往上走大概要半个小时。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26/1148030e17f.jpg队友李向平在用铱星电话与家人联系。铱星电话信号比较稳定,每分钟大概需要人民币20元。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8/1148054d5fb.jpg高山向导在相互测血压。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测量血压、心率、血氧含量等,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1/114804e05fb.jpg前进营地的厨房,远比大本营简陋。由于海拔过高,饭菜不容易熟,味道更是不能与大本营相比。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7/11480283485.jpg皓月静照在营地,帐篷里透出桔黄色的灯火,这就是前进营地的夜色,那么安详而宁静。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7/11480259451.jpg5月7日,央视摄像大阿旺等四人出发前举行了很单的煨桑仪式,用袅袅青烟祈求山神的接纳与宽容。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3/1148024f03a.jpg大阿旺等摄像登顶下撤后向我们讲山上的情况。他们与火炬预演队一起在9日登顶,当日下撤到前进营地。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3/1148024ac24.jpg旺加教练带着我们训练,从营地出发到6600米的换鞋处都是这样的碎石路,有的地段还混合着冰雪。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2/12/1148023cd45.jpg换鞋处,海拔6600米。队伍一般都把冰爪、安全带等技术装备放在桶里锁好,上山时穿上,下山便脱下。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4/1/11480ac4446.jpg这就是著名的北坳冰壁,远处的小黑点就是攀登者。冰壁平均坡度在40度左右,最陡的地方接近70度,高度落差400米,一路都是冰雪,走起来很辛苦。我第一次走用了近7个小时。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14/114805c5501.jpg我们正在通过北坳陡峭的冰雪坡,由于海拔高,地形陡峭,路线漫长,从北坳冰壁上开始,路线上都架设了路绳,直到8844米的顶峰。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9/114803a2399.jpg到达北坳营地前需通过一个冰裂缝,不是很宽,往下可以看到阴森森的裂缝底部。幸好裂缝上架上了金属梯,通过起来省了不少麻烦。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16/114803fe173.jpg北坳营地,海拔7028米,后面就是章子峰陡峭的山脊。由于风大,这里的帐篷都用粗绳子捆绑加固。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5/11480522a14.jpg12日我们在完成第三阶段训练后从前进营地下撤,当晚到达4130米的扎西宗休整,为冲顶做最后的准备。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13/114803d99d4.jpg参观扎西宗中心小学,这里有400多名学生,在西藏算是规模可观的。我发短信的时候,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盯着手机好奇地观看。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12/114803cdbfd.jpg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20/114804463ea.jpg扎西宗斑巴旅馆的老板次仁顿珠,他是西藏自治区的人大代表,乐善好施,深得当地人敬重。3月的时候,西藏自治区请他去北京开会,他淡然拒绝,原因居然是北京没有青稞酒和糌粑。
http://117.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20/11480442e53.jpg为了扩大旅馆的经营,次仁顿珠老板从拉萨买来了很多新家具,斑巴旅馆不久后便将修葺一新。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25/114808b7085.jpg扎西宗的珠峰菜店,每个星期从拉萨、日喀则等地运来新鲜的肉类、蔬菜和水果,供应着这里的几家饭馆。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24/114808afb18.jpg冰糖炖雪梨,润肺止咳,是饭馆按照我们的要求特别做的。我们喝了两天,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http://118.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7/21/13/28/114804b9086.jpg队友范范休整时去了一趟樟木。樟木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城镇,将近500米,这里树木苍郁,空气湿润,非常舒服。由于地处中尼贸易口岸,这里聚集了尼泊尔人、印度人以及西方人,国际化程度很高。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8/12/10/18/114f1afeef1.jpg大本营西餐吧,是1960年登上珠峰的贡布老先生的儿子阿宾开的,就在樟木海关边上,生意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