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纯勇制造】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6-09-04 17:00:55)
分类: 广播电影电视产业采访花絮

  8月30日下午,一纸“我国颁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国家标准新闻通稿”正式挂在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
  这篇区区五百字左右的新闻通稿也使得倍受业界关注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标准终于“落了地”,也让每个真正关注这个国标出台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个国标真是一个“难产儿”——从最早说的2003年底,到不久前传言说今年的6月30日,到7月底,再到8月初。现在,地面数字电视的国家标准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深耕细做农村市场
  针对国标的出台,上海高清公司总裁夏平建表示,广播电视是老百姓最根本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国目前仍有2/3的电视用户看不到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布将率先和重点服务于这些城郊和农村地区的用户,有效地解决8亿有线电视网以外城郊和农村居民。
  “作为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主要研究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及其所属的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经过数年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已经做好了充分地产业化准备,推出了基于该技术芯片、接收机、发射机,形成了完整的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和产业体系和包括‘神州家家通’地面数字电视大面积固定覆盖在内的各类系统解决方案。”
  夏平建表示,目前,支持该技术的国内外发射机、接收机、系统设备厂家已经超过了50家,并已在上海、湖南、河南、安徽等地针对不同业务需求建成了面向省、市、县不同行政区域,山区、平原、海岛不同地貌的商业运营示范平台。有意向启动“神州家家通”业务的地市电视台超过了160家。
  “如今,随着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更多的广播电视运营商将可以通过地面数字电视为当地百姓送去更多内容丰富、画面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我国的广播电视数字化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产业化高潮。”

  利于市场推进步伐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出台,必将带动整个地面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发展,而对运营商而言,标准越早制定,市场推进步伐会迈得越坚定。”华视传媒新闻发言人袁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运营商十分欢迎国标的出台,这大大坚定了移动电视运营商开拓全国广告市场的信心。
  截止2006年7月,华视传媒已在深圳、成都、长春、大连、哈尔滨、武汉、郑州、无锡等地区以参股的形式合资成立当地的移动电视运营公司,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立了专门从事华视传媒数字移动电视中国广告联播网业务拓展的营销中心。
  目前,已有12个城市加入到了华视传媒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如果加上直接投资城市,华视传媒的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已经覆盖了20个城市。该网络每天可同时向四千万人群提供新闻、资讯、信息、娱乐等各类丰富精彩的电视节目。
  华视传媒在国标未出台之前,已逐步同当地广电合作进行运营的试验。据介绍,在此之前,他们使用的技术就是清华大学所主导的DMB-T标准。“事实上,国标越早出台,运营商的成本将越减轻,包袱将越少。”袁一民表示,虽然运营商将花一笔新投资进行设备更换工作,“但对刚刚起步的运营商而言,这个投资并不会让公司产生巨大的费用支出。新标准扫除了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这对行业发展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他表示,国标可以实现移动状态、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能稳定接收和播放清晰的数字电视,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出租车、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轻而易举地收看到如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这与华视传媒目前所使用的DMB-T技术标准效果是一致的而且在频率的有效使用商更具优势。他表示,在相应的缓冲期之内,华视传媒将会严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在观看受众看不出差别的情况下实现“换标工作”。

  只有全部统一标准方可产业化
  目前出台的这项国标,其主要关键字主要是“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除此之外的有关信源、接口、芯片等其他关键性技术标准并未得到公示。但据记者多方了解,“仍在紧张地制定当中。”
  对此,长沙广电数字移动电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贺大公表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国标的出台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这对于今后移动电视产业化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技术标准基础。“但相对而言,此次公布的国标当中的三个关键字——‘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仍只能算是这条产业链当中的一小部分,只有这条产业链条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全部出台以后,才能真正地促进产业的大发展。”
  长沙移动电视以前所用的标准为DVB-T,在未来的一年左右的缓冲期内,贺大公表示,将会根据今后国家相关标准的陆续出台,重新转到国标上面。“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运营商来说,全部转成国标之后,可能会有几十万元的损失。”
  尽管广电总局把有关移动电视等试验牌照发给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区。但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各地不下十家左右的城市在半公开、半地下地开展了车载移动电视广播试验工作,面对此次国标的出台,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绝大多数的系统都需要更换。
  随着国标的正式出台,它的重要意义也得以突显出来。首先,一些没有正式开展移动电视试验或业务的地区,将不能再上其他非国标的软硬件系统;第二,作为这个行业的生产厂商也因此不能再生产非国标的软硬件产品;第三,已经正在运营的非国标的地区或者运营商也将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陆续转到国标上面。“这样就避免了今后各地开展相关业务时,由于标准不统一,从而导致的盲目投资建设等相关问题。”
  针对未来的一年左右的缓冲期,贺大公表示,由于除“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之外的相关标准还没有陆续出台,到了2007年8月1日规定的期限,也不可能搞“一刀切”。“比如说,符合国标的芯片问题,何时能研发出来、何时能产业化、由谁来生产、何时会量产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我个人认为,只要当这条产业链条当中的相关各项技术标准都成为国标以后,才能预示着这条产业链步入成熟期。”

  强制性国标
  据了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第8号(总第95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中正式发布《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号为GB20600-2006,此项标准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的批准时间为8月18日,2007年08月01日将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自主制定的技术标准,从满足广播业务的实际需求出发,融合了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广播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自主技术。
  由于有线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地面数字电视的产业化正式启动,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入了新的里程碑,进入了全面数字化阶段。
  另据了解,该标准是由国家组织的数字电视特别工作组负责起草,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测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该标准支持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数据广播等多种业务,满足大范围固定覆盖和移动接收需要。该标准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形成了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突破性的取得了单、多载波调制技术的融合,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基于该标准的系统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可扩展性强,适应我国城乡不同应用需求。
  有关专家表示,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是国家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协同为受众提供全面的覆盖,是我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中的重要部分。该标准的正式颁布,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快速、有序地向数字化过渡,促进我国电视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尽管广电总局把有关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试验牌照发给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区。但是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半公开、半地下地开展了车载移动电视广播试验工作,面对此次国标的出台,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绝大多数的系统都需要更换。
  另外,随着国标的出台,相应生产、制造现有的非国标的系统,也要全部转换到国标系统上来。因为此标准是强制性标准,过渡期为一年。但此次公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仅仅是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等方面,同时,还会抓紧信源、接口等其他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利于真正开展地面无线电视服务。
  有专家表示,随着国标其他标准的陆续出台,国内包括电视机行业和移动电视行业这几大行业的产业链也即将启动。

    此文被新浪科技频道《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出台》专题所收录,相关链接如下:

     http://tech.sina.com.cn/t/2006-09-04/1024111785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