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古纪(九):巫山云雨

(2006-08-16 10:01:09)

这是老迷的最后一篇考古纪,郑重感谢他对本博的支持。

 

题目会让人产生歧义,故要先说明这只是一篇三峡地区的游记。(我用的王码五笔型入法86版,四笔简码打不出游记这词,打出的居然是流氓两字,呵呵)

经过周密盘算,这次发掘还剩余一些经费,老师们做出一个深得人心的决定,大家一起去游三峡!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上船时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三峡工程上马的提案,下船后决议已获得通过。

我们兴奋地早早起床,带上少许干粮,乘班车由荆州赶往宜昌,到达宜昌正好是午饭时候。大家饿得实在是不行,找到一个小饭馆,十几号人坐好两台,眼巴巴等着上菜。人饿志短啊,菜上一碟光一碟,饭装一碗空一碗,也不知道什么味,我们齐头并进,吃!吃!!吃!!!店家很无奈看着我们这群饕餮之客,派出了饭桶专员协助装饭,结帐时加收了饭钱还非常忿忿不满。今年三月再次到了宜昌,热情好客的朋友在三游洞旁大摆江鱼宴,江鱼鲜美,水酒甘醇,回想当年那酣畅淋漓的吃相和大快朵颐的感觉,恍若隔世。

客轮逆流而上,江峰苍苍茫茫,沿岸的城镇象是悬崖上的城堡,险峻非常。快到奉节的时候,西云老师指着左岸的一处台地告诉我们,那是著名的大溪文化遗存,迄今约五六千年。在朱家台遗址我们发掘出丰富的大溪文化期器物,包括彩陶、外红里黑的夹砂陶等等,可惜没有掘出其最有特色的屈肢葬式。大溪文化有着复杂的墓葬形式,尤其以屈肢葬最为典型,即将身体蜷曲着下葬,它应该体现了大溪人类的生死信仰:人在母体里是弯曲着的,死后必然弯曲着进入另一个世界(对这一点,小羊同学一直心存疑问,她说那时候又没有B超,大溪人怎么知道人在母体里是弯曲着呢?除非杀死一个孕妇,然后……由此可见,所谓历史真相后面存在非常大一部分为后人想当然的推断,也就是说,真正的真相是绝对无法复原的。考古学的意义不过是为推断提供佐证,为权威学者所利用。而所谓权威,不过是把佐证与“现实”结合的相对完美和有说服力的那部分人。这种情况,在无文字记载的那部分人类历史时期格外严重。如果某天小羊重操旧业,一定会选择夏商周及之前,因为正可以发挥其想像力丰富之特点~~~)

穿过夔门就到了奉节县城,石板路从码头延伸到城里许多地方,晚上我们三三两两逛奉节城,好象都是些小巷,每一条小巷都随着明灭的灯光影影绰绰,好象到了鬼城,好在一夜安枕无来扰。第二天的行程是意想不到的残酷,乘车去往不到九十公里的巫溪县城足足用了六个小时。班车成了跌宕起伏的山地之舟,不懈地和悬崖绝壁周旋着,在山底和山顶之间不停地转换,可望可及的巫溪城如海市蜃楼般时隐时现。蜀道难啊真是难。汽车沿着一个长坡向着大宁河奋勇冲下,用一个惊心动魄的急刹终结了漫漫征途,大家弯腰捶背蹒跚而下,哇啦哇啦者还在继续着哇啦哇啦。

巫溪象是一个世外桃源,群山环抱,大宁河秀丽地穿城而过。当地的低消费很吸引人,两台好饭菜只花掉八十多元,让我们当时都很憧憬着有朝一日赚点小钱可以来此安心静养。巫溪最有看点还是古栈道和悬棺葬。乘船顺大宁河下巫山途中,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栈道。之前我以为的栈道就是些难走的路而已,但大宁河上的栈道是在距水面至少十米以上的绝壁上生生凿出来,在绝壁上凿出两排孔洞,分别榫入石条或木板,下排交错做支撑,上排为平面通行人车马,据说大宁河栈道兴盛时长达数百公里,贯通川陕鄂,真是人间奇迹。其实世上本来就没有路,只不过人想要走路了,干脆造就了路。船行在河底,石子咣咣敲打着船底,两岸山峰高耸入云,时不时在绝壁上见到悬棺。在数百米的绝壁高处放置棺木,现在看来都是件难以达成的事情,数千年前他们怎样实现得了,出乎我们的想象。巫溪、巫山,以巫为名,或巫者所为?难解。

大宁河汇入长江,船靠岸巫山。上水下水,我都错过巫山十二峰,神女何在?尽在梦里吧。回到荆州见到小羊同学等,忿忿不平地说,你们都巫山云雨了,我们还在挖坑。呵呵,其实挖坑的乐趣也等同于巫山云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