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的比例控制

(2006-06-05 06:49:00)
分类: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的比例控制

比例控制,是使绩效考核结果避免流于形式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比例控制的缘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只有拉开距离,才能找到最优秀的员工,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2、从客观上讲,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也的确有优良中差之分。

3、比例控制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学的“正态分布”。

4、如果没有比例,将会造成所有人的评价都是良好的现象,成了“大锅饭”。在企业实际操作中有这样的教训。

5、比例控制,也是对管理的一种简化。

无论如何,比例是存在的,即使最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因各人的努力不同,工作成绩还是有一定的区分的。

实际上,即使在西方,企业各级主管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绩效考核,而“比例控制”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管理工具。

随着管理科学化的推进及管理职业化水准的提高,比例控制也由硬性的“比例分配”逐步过渡到适当灵活的“比例调整”。以前基本上是采取单一的比例控制方法,整个企业或者企业内分系统采用统一的考核比例。这种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逐步显现出差异化不足和激励效果降低的缺陷。

现在正在逐步推广一种部门比例控制和个人比例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即先对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绩效高的部门,高等级考核结果的比例会相应调高,而绩效低的部门则相反。如此,一方面对个人的考核激励差异化程度更高,另一方面也更加导向于注重组织绩效和部门内的协作,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高,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