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马艳丽
- 摄影:任超
年初的某一天,微信圈忽然被一篇“她比四爷还忙”的文字刷屏,点开一看,竟然是故宫博物院的微信账号“故宫淘宝”的文章。作者为了介绍一款故宫出品的熹贵妃图案高古瓷杯,看遍《还珠格格》《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电视剧来搜寻图片,并且以史实为基础,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迎合时下热点去描述熹贵妃。当我惊奇地看到“四爷都是在忙演(tan)电(lian)视(ai)”“母子俩那一场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句子的时候,实在是有些怀疑:这真的是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吗?在我的印象里,充斥着满满帝王之气的故宫永远都是一副正襟危坐的面孔静静伫立在那里,遗世独立,不苟言笑。这篇文章被疯狂转发以后,阅读量很快就到了十万加,且不说瓷杯卖得好不好,故宫这种走下宝座轻松调侃的姿态顿时让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在速度快、压力大的今天,如何用轻松的语言阐述厚重的文化,让五零后到九零后等拥有不同阅读习惯的群体都能喜欢,是所有文化单位和媒体都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方向。人们每天搜肠刮肚,思考与用户达到零距离的点子,恨不能“白头搔更短”,最终发现,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还是创意,以及一种更贴近日常生活的
表达方式。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从去年开始,我们的编辑就开始策划、联系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拍摄,准备今年在各平台上报道。9月5日,华夏地理的微信公众账号和国家地理中文网率先推出了关于故宫建院90周年大型展览的预告,这一次,我们选择了一个更加零距离的表达方式:“石渠宝笈:故宫史上最牛特展要开幕啦!快奔走相告啊!”点击量迅速十万加。随后,故宫的官方微信账号“微故宫”发布了带语音介绍的展览页面。9月8号展览开始到现在,每天排队参观的人群都浩浩荡荡,许多参观者甚至需要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进入。虽然是国宝,但谁又能想到,国民对书画的关注度竟然如此高涨;谁又能否定,这种影响力是因为这个“
微时代”、其实更是“互联网+”时代而生的呢?
故宫正在打开她一扇又一扇厚重的大门,在这座存放一百八十万件文物的皇家宫殿中,一系列的修复、整理工作正在进行。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即使管中窥豹,也可隐约预见一个年轻鲜活、朝气蓬勃的故宫。九十岁不再是鲐背之年,当故宫放下包袱和身段,一颦一笑间,青春已重生。
故宫在变,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
原文链接: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magazine/2015/10/852.html
前一篇:冒险家档案:长风破浪
后一篇:从故宫到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