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夏地理
华夏地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1,119
  • 关注人气:9,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建筑宝库 重访正定

(2015-08-17 16:34:22)
标签:

旅游

撰文:张永波
摄影:冯方宇 杨昶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
隆兴寺摩尼殿内现存五尊宋代泥塑堪称宋塑精品,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为迦叶、阿难两位弟子,两侧莲座上为文殊、普贤二菩萨,外侧原塑有帝释天和梵王天,惜今已不存。
  
  过些时候左边已渐繁华,右边仍是菜圃。在东边我们能看见远处高大的绿色琉璃庑殿顶;东南极远处有似瞭望台的高建筑物。顺着地平由左向右看,更有教堂的塔尖;八角形的塔,绿色琉璃屋顶;和四方形的开元寺砖塔,由其他较低的屋顶上耸出……——梁思成
 
  午后,由隆兴寺纯三方丈导观摩尼殿,殿结构雄伟,确为宋初物,佛像及塑壁亦然,惟壁画则大部非原物矣……补量摩尼殿为余辈此行工作最重要目的之一。惟殿现为军用,藏炮车多辆,不允参观及摄影。幸赖纯三方丈疏通,许可搭测量并摄影,令人喜出望外。——刘敦桢
 
  这是民国时期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梁思成和文献部主任刘敦桢调查测绘河北省正定古城时的描述。正定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城内保存有晚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朝代的古建筑,隆兴寺、临济寺、开元寺蜚声中外,很早即为外国学者所关注。19世纪初期,日本建筑史学者伊东忠太和关野贞、佛教史研究大家常盘大定、瑞典汉学家喜龙仁等人都先后考察过正定。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距京畿仅300多公里的古城正定自然也是学社野外古建踏查的必临之地。
 
  营造学社曾经三次赴正定调查古建筑:1933年4月16日~21日,梁思成与莫宗江第一次考察正定,此时滦东战事一触即发,随时可能危及北平,原计划两周的实测工作被迫缩短为六天,疏漏颇多,调查报告只以《纪略》的形式发表在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为弥补缺憾,同年11月,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再赴正定,详细测绘了半个多月,收获颇丰,“成图盈箧”。此次调查报告原计划作为正定古建筑专刊分上、下两集(《隆兴寺宋构》和《阳和楼及其他》)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五、六期发表,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籍。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尚未公布的详测内容与其他诸多学社资料和照片寄存在天津英租界麦加利银行地下库房,遭遇水患,毁坏殆尽,至今下落不明;1935年5月18日~20日,刘敦桢、陈明达、赵法参在为期四周的河北田野古建踏查时再次重点调查并补测正定古建筑细部,此时隆兴寺已被军队占领,摩尼殿沦为炮车存放场地。关于这次调查,“记行” 部分以《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纪略》一文发表在1935年6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上,汇刊中对正定古建调查着墨不多,因为之前“已由梁思成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内发表过,此处不必再提。同时刘敦桢还有一份完整的日记体版本《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1935年5月3日~5月20日》,对正定古建调查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资料直到1987年《刘敦桢文集》出版时才得以公开发表。
 
  自1928年正定县党部主持开展打倒偶像运动起,正定古建、塑像等日渐毁坏。军阀混战、兵荒马乱之中,中国营造学社的三次调查、测绘及摄影,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史学家对正定的研究、记录以及古建筑保护理念,对后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2015年恰逢纪念刘敦桢考察正定古建筑80周年,这一年,正定古城风貌复建也全面启动。80年的时光流逝,学社当年调查的那些古建筑是否依然矗立?让我们沿着当年营造学社调查之路做一次重访吧。
 
  从河北省会石家庄开车一路向北,穿过滹沱河古河道上的子龙大桥,正定南门城楼长乐门映入眼帘。南门瓮城、月城城垣正在复建之中,护城河已挖通蓄水。正定的城墙,除西北角一段完全消毁外,残垣基本相连,只是包砖大多已失,夯土墙上灌木丛生。据文献载,正定城墙一周为24华里,是已入列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平遥城墙的两倍。正如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中感慨:“我因进城后几分钟内所得到的印象,才恍惚大物正定城之大,出乎意料之外。”

  自古作为军事要冲的正定城,坐落于滹沱河北岸的华北平原之上,并无天堑可守,惟有扩大城垣面积,高筑城墙,同时留有大片田地耕种,每逢战争,人们在城内耕种收获,纵遭围困也不至闹饥荒,高大的城墙又能抵挡滹沱河水泛滥对城区的危害。正是出于此种考虑,,北朝晚期,北周灭北齐后,将正定城垣由河南岸迁至北岸,始修城墙。至晚唐,成德、卢龙、 魏博三镇几乎脱离中央朝廷的控制,拥兵自重,,纵横割据。成德军遂以正定为中心将城垣扩大。 藩镇割据最终导致大唐王朝气数耗尽,但从另 一个角度来看,成德军控制下的正定在唐武宗举国灭佛运动中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吸引大批高僧纷纷避难河北,如禅门大德从谂避居成德麾下赵州观音院,高僧义玄在正定创立临济宗,更对后世影响深远。日本高僧圆仁东渡大唐参学遭遇会昌法难,其《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载了自赵州北上正定,经进香道至五台山的情形。这一时期,正定佛教香火兴盛,奠定了后世城内多寺院格局,敦煌第61窟五台山图壁画中至今可见五代时期的河北道镇州(今正定) 以及在由正定至五台山进香道上的新罗送供使。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隆兴寺内转轮藏是中国最古老的转轮藏,其梁架结构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被梁思成视为“木构建筑之杰作”和“建筑中罕有的珍品”。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正定南城门与瓮城之间的广场上锻炼的老人,城门外券上嵌有“三关雄镇”的石匾额。正定城墙一周为24华里,除西北角一段完全消毁外,残垣基本相连,目前正在重新包砖修建中。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摩尼殿始建于1052年,面阔进深各七间,下檐四面均出山花向前的抱厦,建筑形式为现存宋构之孤例。其斗拱宏大,分布舒朗,殿脊飞檐曲线如波,为宋《营造法式》之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每逢初一、十五,正定百姓就会在隆兴寺外空地烧香、磕头,遥拜寺内的大悲观音菩萨。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摩尼殿东侧抱厦《鬼子母天》壁画保存完好,画工精细。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正定四塔堪称国宝,各具特色。广惠寺华塔造型奇特,雕饰华美,堪为塔苑一绝。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天宁寺木塔则以古老的塔心柱结构称孤海内。

古建筑宝库 <wbr>重访正定
开元寺中轴线两侧塔阁对峙的平面布局,为国内孤例。钟楼为我国唯一晚唐钟楼遗存,下层基本为唐代原貌,上层于1988年实行落架复原性修缮。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5年8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