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志内容 |
摄影:克劳斯·尼格 Klaus Nigge
翻译:王晓波
即将生养后代的雌雄红鹳用它们的喙垒出一个隆起的泥巢,把卵产在里面。雏鸟孵出后,喜气洋洋的双亲将喂以“奶糊”——它们从消化道内反刍吐出的富于脂肪和蛋白质的珍馐。
乍一看,红鹳就像是某个还在上幼儿园的豁朗孩童信手画出的鸟类,周身充满活泼泼的想象——离谱儿的长腿,鼓胀的足踝(看起来更像膝盖),蛇一般的曲颈,再加上特大号的怪嘴——而且是用盒子里最明艳的蜡笔画成的。但就是靠着这一身古怪的行头,加勒比红鹳在咸水洼、泥滩、潮水潟湖、红树林沼泽之类的地带繁荣生存。它用带拐弯的长嘴刮起一坨坨软泥来筑巢。嘴里还生着硬挺的刚毛,能滤食水中的小螺小虾、昆虫和水草。
那风光无限的羽毛呢?它们看似专为养眼而存在,但实际上最初并不是粉红色的。幼鸟孵化时身披白羽,渐渐变灰,后来才因水里的细菌以及从食物中摄取的β-胡萝卜素而变成粉红。很多美国家庭喜欢在自家院子里摆上塑料红鹳装点草坪,所以人们对这种鸟儿的奇异外表已经司空见惯了,出奇的是它在一些方面仍存有难解之谜。
(本篇全部图片文字版权归《华夏地理》杂志社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前一篇:乔戈里峰的艰难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