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大雄宝殿前有一统清雍正十一年《御制法源寺碑文》石碑,是清代书法家励宗万奉敕而书写。碑文中有“聖祖仁皇帝賜禦書匾額曰‘覺路津梁’、曰‘存誠’......”语,说明康熙皇帝曾为法源寺题写过“存诚”二字牌匾。
笔者翻看以前所拍法源寺照片,无意中看到曾经拍过此牌匾的特写,此匾額在法源寺观音殿内。照片经放大细看,原来就是康熙所题的“存诚”牌匾。牌匾为六龙边饰,匾芯上方正中为康熙闲章“万几余暇”,闲章上压写“御笔”二字。匾芯正书“存诚”二字,“存”字缺少左边的“丨”,落款为“康熙丁巳亥日书”。康熙丁巳年(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笔者查找古籍也只有记载康熙十六年题写“存诚”匾额,但均是为先师祠题写,没有查到为法源寺题写,看来史书未有记载。
先看雍正年碑文:
禦制法源寺碑文
都城宣武門西南,有古刹曰憫忠,建自唐貞觀中,迄今千有餘載,曆為秉受戒法者所依止。我世祖章皇帝命建戒壇,聖祖仁皇帝賜禦書匾額曰“覺路津梁”,曰“存誠”。寺有藏經閣,題顏,宸翰也。雍正十一年五月,發幣重加修飾,至十二年二月工竣。梵宇崇閎,禪廬周備,因複賜額為法源寺。朕惟如來演說經、律、論三藏,而“律”居其一,又說戒、定、慧三學,而“戒”居其先,亦如宗門有衣缽之傳焉。威儀三千,細行八萬,人以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謂攝心名戒,亦只知心之說,而源仍未及知也。蓋心本無體,何者是心?法亦假名,何者是法?則源不可不達矣。教不雲乎?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夫心源本是湛寂,雖塵塵悉入,而湛寂者自若;總心心不住,而湛寂者亦自若。故曰無生無滅,如如不動。苟達乎此,雖當萬法而不見一法,不見一法而全攝萬法。如是持戒,則成無等戒,而達無上覺矣。巨而忠國孝親,制行立事;細而飲食起居,日用常行,何一不自此源流出自然貞實無偽者乎!統世間出世間之大源,不可名同,何況于異,寧獨沙門釋子事哉!我皇考推本皇祖勸善至意,書“存誠”之顏,揭示萬古達源之要。朕仰體淵旨,昭告後學,期共達心性之本源,亦國家導民為善之一助也歟!
大清雍正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內閣學土兼禮部侍郎加一級臣勵宗萬奉敕敬書。
法源寺大雄宝殿前石碑
最右侧为雍正十二年石碑
碑文记载康熙皇帝曾题写“存诚”匾额
法源寺观音殿
观音殿内“存诚”匾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