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太庙东侧有假山石,在一北太湖石上镌刻“翠峰”二字,字体为楷体,“翠峰”左侧刻有五言小诗一首,落款为“康侯杨题”,没有年款。在落款边上还有一个大一些的刻石“名”字,不知何意。五言诗句辑录如下:
可以赏春雨,竹木高流翠。
岩泉如滴乳,曲声夜追月。
康侯杨题
康侯杨是何许人?原来是明末大书法家张瑞图的外孙子,是张瑞图的长女和杨梦垣(崇祯年吏部郎中、赠奉直大夫)所生。康侯杨名杨玄锡,字康侯,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后进京入职至吏部主事。
原来康侯杨的姥爷张瑞图曾官至礼部尚书,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其不仅朝廷为官,书法也是大家,和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并称为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由于张瑞图和魏忠贤有染,被罢黜回南方老家。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时,其外孙康侯杨进京入职,六十九岁的张瑞图特意书写《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留记(此书法为故宫收藏)。
可知诗刻为明代末年,具体日期无法判断了。
刻石
翠峰
五言诗
康侯杨题
这是康侯杨的姥爷张瑞图所书《和陶渊明拟古送康侯杨外孙北上七篇》
附:张瑞图简介(网摘)
张瑞图(1570-1644),明代官员、书画家。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
由于张瑞图与魏忠贤有瓜葛,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张瑞图被罢免。崇祯三年(1630年)张瑞图被遣归老家。在老家张瑞图偕如夫人贺氏隐居晋江青阳下行故里,生活恬淡,优游田园林壑,忘情山水,经常往白毫庵中与僧人谈论禅理,以诗文翰墨自娱,留下大量书法及诗歌作品。所作《村居》、《庵居》六言诗300首为世人传诵。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卒于家,终年七十四岁。著有《白毫庵内篇》、《白毫庵外篇》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