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陶然亭公园遛弯,无意看到路边一条石,近看上面有文字,遂拍照。回家后电脑中放大细看,发现此碑异常的珍贵。
石碑为青石质,长3.3米,宽0.76米,厚0.3米,十二条边都经过打磨倒角,平躺在地。石碑为卧碑,因为不仅其向上的大面上有文字,长边的侧面也有文字。
说碑石珍贵,
一是不仅石碑上有诗句数十首,题诗者有十数人,而且题诗者均不是一般人;
二是所题诗句均为见经传;
三是题诗所说的“涿鹿城西的西溪草堂”少有记载,草堂的修建人也不是一般人。
题诗者有:
孔尚任,号东塘,《桃花扇》作者,其题诗这年离京返回山东曲阜。
李振裕,号醒斋,康熙年当过“刑部、工部、吏部和礼部尚书,其祖父三代出过八个尚书,“一家八尚书”说的就是他。
查
升,号声山,康熙朝著名书法家,康熙曾评价其书法“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康熙还曾为其家族祠堂赐名。
蒋仁锡,字静山,顺天府大兴县人。康熙年进士,官礼部主事。渔洋山人王士祯(1634-1711)门人。工书法,善诗文,著有《绿杨红杏轩集》。
叶
藩,字桐初,号南屏,清初诗人杜睿女婿。叶藩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挚友,两人经常诗书往来。其他人诗刻里也多提到与叶子桐(叶藩)初识,也有和叶藩诗句原韵的,可知叶藩也非凡人,题诗当年,其在南归图中病逝。碑石诗句也证明了叶藩的号就是南屏,此前又说是叶藩、南屏为两人。
朱星渚,康熙年著名书画家。
刘 凡,字元汉,号卓崖。刘体仁之长子,清颍州府焦陂镇薛集刘寨(今阜南县城)人,康熙两辰科进士,曾任河南孟县知县。政绩卓著,晋升为兵部督補主事。三任兵部武选员外郎。四任兵部郎中,五任陕西提学道佥事(四品),康熙42年(1703)升迁刘凡为奉正大夫,政治上卿勋阶二品,著有《清芬阁诗集》。
当然还有其他名人题诗,由于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这么多人题诗并勒石立碑缘何呢?从诗文得知,这些人主要是为“李朗庵中丞”在河北涿鹿之西新建“西溪草堂”而题,在诗文中都提到这位李中丞,提法多样有:朗翁老先生、李老夫子、朗菴老先生、朗菴老祖、朗菴中丞老先生、大中丞李公……。
碑刻中有“康熙壬午年”句,恰好孔尚任《长留集》有:
“壬午(康熙四十一年)秋,《李朗庵中丞新修涿鹿西溪草堂吴赤崖(博主注:吴赤崖应为吴赤霞,石刻中有“友人叶桐初吴赤霞”句)、叶桐初(叶藩)索诗赠之用原韵》“记载。说明康熙四十一年李中丞在涿鹿的西溪草堂建成,邀请了众多下属(诗文落款两处有“旧治XX”,即下属XX)和诗书家为其草堂题诗留书,之后这些诗作被集中刻在了这统碑石之上。
存疑:
1、石碑的碑阴是否也有诗刻?手摸碑阴是打磨平滑的,很可能存在诗刻,如此,碑石将更为珍贵。
2、李朗庵是何许人,没有查到资料,朗菴应是李中丞的号、中丞为其官职,但从这么多书家为其草堂题诗留墨和对其的称呼绝非不是一般人。
3、碑石为何在陶然亭公园内,从何运来不得而知,据说在此已经多年了,难道李朗庵家在陶然亭附近,碑石一直存放家中?
4、碑石不知为何未见到记载,石碑何时所刻尚不清楚,但是绝非现代,看风化程度应为康熙年间之物。
5、有的诗句是和李朗庵诗原韵的,可惜正面未见到李朗庵的诗句,是否在背阴还是风化了?
建议:
碑石记载的康熙四十一年的这次名人荟萃贺诗“西溪草堂”和诗句应该填补了史载空白,可惜扔在路边无人理会,这些珍贵的史料诗句将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还望尽快将此碑石加以深入研究和保护。
辑录其中两首诗句:
涿鹿城西别一村,竹堂幽景远尘喧。
虽然结屋无多地,最好看山不出门(西山屏障堂前)。
风过渚□香入座,雨来高柳绿侵然。
闲情收拾新诗里,镇日沉吟□觉烦。
才罢棋枰试□ □,又拈书卷下帘钩。
新梁燕子从容语,曲沼鱼苗自在游。
乡里稻田连小圃,野亭膏雨似中州。
东山笠荍君休办,愁恐纶音促绛騶。
题朗翁老先生西溪草堂并正。弟李振裕
西溪草堂在何许,百尺竿头云水中。
曲岸烟凝杨柳色,□
□香引受荷风。
拟将绿野还潇洒,比似平泉更郁葱。
应是功成身暂息,诗坛秉钺别称雄。
桐乡朱星渚
道旁碑石
孔尚任印章:孔尚任印
东塘
查升印章:声山
刘凡,字元汉,号卓崖,刘体仁长子
李振裕印章:李振裕印,醒斋
桐乡朱星渚诗刻
王某人诗刻
孙某人诗刻。前款有:西溪草堂诗为朗菴老祖台赋即求教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