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九卿房在东宫门内,一进入东宫门在南北两侧各有九间房,其中中间的三开间前带廊子两侧各带三间耳房,这南北的九间房称之为九卿房,其用途就是朝廷的各“部委办局”主要领导等候皇上召见的地方。当然清代九卿主要是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了。
其实现在颐和园时期的九卿房早已名存实亡了,现在南北九卿房也只是清漪园时期九卿房的门脸房罢了。清漪园时期乾隆在此就建有九卿房,格局也是南北门脸各九间,但是在门脸房的后面则是为九卿各位领导各自准备了房间的,这在乾隆朝所绘的《万寿庆典图》中可见一斑。光绪朝复建颐和园时北侧九卿房后改建了东八所,即主要负责慈禧吃喝的寿膳房;南侧九卿房后建了御膳房,主要负责皇上的吃喝,后来还加建了电灯公所在此发电。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进一步改建,前者成了“安缦颐和”酒店,后者改建为存放和展示颐和园文物的文昌院。
好了说完了九卿房再说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罪证吧。其实我们所知道的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只是在一些老照片中所见的清漪园废墟,还有就是现在颐和园现存的清漪园时期的建筑遗址和书本上的记载,真正的火烧清漪园的见证难以看到了。前几年在颐和园后山须弥灵境遗址考察挖掘时出土过当时建筑的琉璃构件,被大火烧得釉面烧化结构变形,不过这样的证据他人也很难看的到。
现在真要在颐和园里寻找火烧见证倒是可以在九卿房前看到。南北九卿房前三几米远各有五六株侧柏,都是二级古树(百年以上300年以下为二级古树),柏树树干朝着房屋方向的那一侧均没有了树皮露出了树心,这就是柏树在大火的灼烤下使得这一侧树皮烤焦造成的。由于柏树的顽强生命力使之存活下来,也为我们了解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留下活的见证。您在颐和园游玩时不妨去看一看,看我说得是否正确。
乾隆时期清漪园九卿房(北九卿房)

南九卿房

现在北九卿房后是“安缦颐和”酒店的四合院,南九卿房后是文昌院

现在的南九卿房(只能说九卿房的门脸房了)

看看它前面的几株古柏

树干朝向房子一侧树皮均已消失,露除了树芯


这是须弥灵境大殿的琉璃构件,被大火烧化变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