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城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斋堂镇(原为沿河城乡本世纪初撤乡并镇归并斋堂镇),沿河城明代所建,现保存较完整。沿河城原为军事关隘“沿河口”,万历六年(1578年)由御史中丞张卤所建。
现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沿河口修城记”石碑一统,存放在原沿河城公社的院内(笔者是2008年去时看到,现在不知是否还在),石碑主要记载了沿河口建城的缘由和作用,另外重点歌颂了下令建城的御史张卤,此石碑为冯子履所撰并书丹。
纵览网上,关于此碑文记载寥寥,且辑录错字较多并不全面,笔者根据照片将碑文辑录如下,以便了解沿河城当年发挥的重要军事作用。
碑文如下:
沿河口修城记
国家以宣云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
今皇帝六年御史中丞张公来抚畿南,按行兹土,则询其将吏曰:是固宜有城,今邑路郊保皆城而兹阙如也?对曰:先抚臣请于朝矣而未竟也。公曰:夫业已得请,奈何玩岁视隂,而稽成命,守土之谓何?则命吏具畚锸积儲偫期,期而不具罪之;命将校督吏卒分工而作期,期而不就罪之。将校及吏士奉约束,惟谨凡数月告成事,上闻而嘉之。
昔公副都御使留填抚如故,赐将吏各有差,余惟设险守国戒于易,而宋儒以为重门击拆,为待衰世之意小康之事耳。天豈惟小康,即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亦豈能遽忘备哉,然则戍乕牢去,下阳春秋无识矣。先是虏阑入塞,民闻警溃散去,保匿山谷间,士之属櫜鞬出捕虏者志死,绥而猶以内故分其锐,病在无城,且地当万山中,潢池将鼓时时而有,百姓未能贴席卧也,不能备盗何论备虏。
假令之后役以坚城当其冲,虏即深入,则狼顾而恐議其后,此其厉害较然矣。今士民赖主上神武,大虏内附,无赤羽之警,藉公筹策以其间为此城也。平居不復忧盗,即一旦有缓急,急入收保,凭坚城而守,据河上流为天堑,而壮士挽强赴敌,人人自坚无二心。西扼虏、东护三辅诸郡国,燕台易水之间可高枕而无忧虏。
此其为国家计久远,其惟一城。天下无事边城不復修备,即修备亦不復见功颂者,虏閧于西陲而言者始扼腕谈御虏事,练甲缮塞凛凛不暇给,余从直指周视关城,未有如沿河口之壮者也。夫惟远计顾尽之臣,见未形而备不然。语曰:众心成城,价人维藩,是城也,实干辇轂称藩籬,惟公之经略以及于此也,故知设险守国要惟在任人哉。
公名卤别号浒东,河南仪封人,余则公礼闱中所取士云。
万历十九年辛卯夏四月吉日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奉敕总理紫荆等关保定等府地方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北海冯子履撰并书。
沿河城城门

石碑所在地


石碑,点击可看大图

碑额,碑座已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