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始建于唐,后历次重修。有清以来顺治帝命在此设戒坛;康熙帝赐御书匾额“觉路津梁”;雍正帝于十一年(1733年)五月发帑重修,十二年二月赐额“法源寺”(此记载于大雄宝殿前最东侧励宗万奉旨敬书的雍正十二年石碑之上);乾隆帝于庚子年(1780年)正月来此瞻礼作诗一首,后勒石碑立于大雄宝殿前西侧。
乾隆御制诗石碑的碑阳面碑额上篆书“御书”二字,碑身最上层乾隆御笔亲书篆体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字,碑身的中间为乾隆御笔行书经文全文,落款为“乾隆甲子(乾隆九年--1744年)秋九月御笔敬书”。主要是碑身的下层刻有精美纹饰,不注意很难看清。纹饰刻的是海水山崖竹林仙人,海水中有仙童一:手持盛鱼钵(?);岸边竹林有仙人二:一手持蕉叶莲花,一手托盘上承宝瓶。左下角有款书“臣丁观鹏敬摹”,钤印章两枚。经查,丁观鹏乃康乾南薰殿画师,擅长画山水和道释人物,不过落款“敬摹”应该是指丁观鹏临摹乾隆绘画之意。
碑阴则为乾隆瞻礼诗: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沧桑己阅久,因革率难穷。
名允法源称,实看象教崇。甲寅剙雍正,戊戌葺乾隆。
是日落成庆,初春瞻礼躬。所期资福力,寰宇屡绥丰。
法源寺瞻礼诗作 庚子新正月中澣御笔
此诗乾隆简述了“法源寺”之名源于雍正(甲寅剙雍正)和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年)又重修葺,至四十五年(庚子年)竣工之时(是日落成庆)乾隆帝亲自临幸,并作瞻礼诗。
石碑之阳

周边十二条草龙纹饰,草龙口吐莲珠

碑阳之上部

乾隆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碑身中部乾隆行书“波罗蜜多心经”经文

碑身下部为丁观鹏敬摹的绘画(不放大很难看清)


波涛汹涌

浪中仙童

岸边竹林

大仙二人

最后落款:臣丁观鹏敬摹

丁观鹏绘制的扇面,落款为:臣丁观鹏恭绘

碑阴为乾隆御书瞻礼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