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后来人们便以“涂鸦”一词为在古迹、墙上等随便乱写、乱画、乱刻等的代名词而流传至今。
当今游人在游览名山大川时处处可见XXX到此一游的涂鸦,甚至国人到了国外旅游时依然难改此陋习,涂鸦行为遭到了外国人的鄙视,,当然老外也有涂鸦的习惯,只不过比国人收敛一些罢了。
其实国人涂鸦古已有之,这大概也是国人的“老传统”吧。笔者在云居寺塔院的辽塔(北塔、红塔)和唐塔上均见到很多的“涂鸦”遗存。
从涂鸦年代看有康熙、雍正、乾隆、同治、光绪等年的;从涂鸦手法看有墨书、雕刻;从款识看有香会、有名人、有信士;从涂鸦内容看有许愿、有留名、有勘误。
不过从过去涂鸦留记也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信教的态度。在辽塔上众多的涂鸦中基本上都是康熙和乾隆年的,只有一处是雍正年,这似乎也可佐证康乾盛世对佛教的尊崇。
在唐代开元十五年和太极元年两座唐塔上分别留有光绪年皇宗室盛昱伯羲、民国陈兴亚(两处)天津罗俊臣刻石。宗室盛昱伯羲是光绪八年携友游白带山留记。天津罗俊臣也是同历城友人于民国八年游云居寺留记。陈兴亚两处题记是民国二十一年介绍北平友人赵文奎、华臣、辽阳马冀良等游云居寺小西天留记;另一处是陈兴亚写的《石经始愿记》,对于刻经藏经的最早发愿人慧公进行了记述,告知人们不要只记得琬公刻经而忘却琬公的师傅慧公才是发愿刻经的第一人,琬公只是继承师傅遗愿罢了。《石经始愿记》可参见博文“宪兵司令陈兴亚替慧公鸣不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2ew88.html
大家在去云居寺时不妨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北塔和四座唐塔,看看古人留下的涂鸦,至今不明白古人是如何爬上北塔在一层塔身的斗拱之间涂鸦的。
云居寺塔院,中为辽塔,周边有五座唐塔(一座是它处移来)

就是这座辽塔的一层塔身上面边斗拱间遍布涂鸦,就连塔门拱券下都有

看看斗拱间的涂鸦

局部,此涂鸦有雍正年和乾隆年(保定新城县、文安县等)

康熙年的(直隶真定府深州衡水县)

门洞内乾隆年涂鸦(天津静海县)








开元十五年唐塔

龛门上面同治八年的涂鸦

民国八年天津罗俊臣题刻

太极元年唐塔

上有宗室盛昱伯羲于光绪八年题刻

还有海城陈兴亚1932年留记

宪兵司令陈兴亚在该塔另一侧题刻《石经始愿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