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2013-11-12 08:23:07)
标签:

莲花寺

烂漫胡同

莲花胡同

洪亮吉

姚华、姚茫父

文化

分类: 庙宇

    莲花寺位于北京宣武区菜市口西南侧的烂面胡同(现改为烂熳胡同),其实寺院应在莲花胡同,莲花胡同就是因莲花寺而得名的,只是名气不如烂漫胡同大,所以都愿意把莲花寺说成在烂漫胡同,莲花胡同倒是让人淡忘了。

   《京师坊巷志稿》记载莲花寺时有这样的记述:莲花寺……北曰七圣庙,有蕲州会馆。洪北江年谱:嘉庆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移寓莲花寺待罪,与知交相别。案:亮吉是时以上书成亲王及其座师,进呈后下狱严讯,谪戍伊犁。王芑孙《渊雅堂集》莲花寺读书图记:予外弟宋廷弼试京兆,居莲花寺,去余居数十武,步屧相过从,甚乐也。王苏试《畯堂集》上元移居莲花寺湾有作。

    这里提到的洪北江(洪亮吉)、王芑孙、宋廷弼和王苏试等均是清代名人,他们都和莲花寺有着不解的渊源。

 

    原来清朝顺治年间为了皇城内的安全,外地来京人员和汉人不允许住在北京城内,因此,一般人等都要住在城外,就连各省进京赶考的举人也不例外(上边《京师坊巷志稿》提到的“宋廷弼试京兆,居莲花寺”说的就是宋廷弼来京师考顺天府官职就暂居在莲花寺),这样也就形成了北京南城商业街、文化街、各地驻京会馆、名人故居等场所云集的风貌。

 

    莲花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重修,隶属于善果寺的下院。由于信善捐资不足,为了维持香火,寺院主要依靠各地来京述职、赶考人员暂住收入,这里逐渐成为了一处行馆。清末民初间,莲花寺一度是当时名流雅士经常集会的重要场所,清代著名诗人洪亮吉,清末支持戊戌变法的诗人陈衍、清末书画家徐琪、文人王芑孙;清末民初与陈师曾、齐白石齐名的画坛主将姚华(姚茫父)曾居住于莲花寺之中,而梨园名伶王瑶卿、梅兰芳等也常去莲花寺习画论艺。

 

    民国初年莲花寺仍有僧侣居守,当时的住持僧人为瑞禅上人。据东莞籍“北平民俗家”张次溪考证,莲花寺原北院为寺,南院为庵。建国后变为单位宿舍,现在莲花寺早已没有了原来的辉煌,拆除的拆除,现在仅剩一进院落,成为了建筑工地的库房,2009年由于宣武区撤销,此处又转为了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始终没有见到“文保碑”。

 

 

这是莲花寺遗存---大殿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北房,这应是后改建的居所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大殿、北房和东配殿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大殿、西配殿和北房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大殿后檐下彩画还可看出些当年的辉煌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简介,难道代替“文保碑”?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从后面三层楼上看莲花寺惨状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北房后山墙
曾经名贤集聚的莲花寺

 

  (网络集录姚华资料)姚茫父(1876——1930年),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姚名华,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他是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他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与陈衡恪(字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而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年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评说“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姚华曾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交往,并翻译过泰戈尔的《飞鸟集》…… 他所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以规摩古代金石碑刻为主,精妙绝伦,玄奇空灵,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曾盛赞:“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姚华在莲花寺居住时所题之诗:“莲花十载一身藏,丧乱余年事事荒;自与山僧等贫贱,不关人事有兴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