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亚民国时期曾任北平宪兵司令和警察总监,李大钊被捕和处决都与其有关。不过陈兴亚倒是一位很有雅趣的一介武夫,北京和周边名胜之地其留下不少题记、刻石等;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时,其为了回避给自己庆寿躲到北京西郊温泉,并在显龙山题刻:国破家亡何寿之有。由于它是辽宁海城人,东北沦陷后他在香山绝壁上留下巨幅石刻“辽天怅望”,以表对家乡之怀念。
好了,扯远了。说陈兴亚是有雅趣的武夫不仅是其文字、书法好,其历史知识也不可小觑。北京房山云居寺雕刻的石板书经非常有名,从隋代大业年开始延续到明末,前后历经千年,刻石板经书上万块,成为当今之国宝。一般去云居寺都会了解石经起始于隋代的静琬法师,但是少有人知道其实静琬法师是尊承其师慧思法师宏愿而建云居寺开始的刻经藏经的。为此,陈兴亚专门在云居寺的唐塔---太极塔上题刻了“石经始愿记”,告知来者“刻石藏经之功不仅在琬公而尤在其师慧公也”。
太极塔为唐代太极元年(公元712年)所建,同为七层密檐式,塔高4米,西外壁刻有大唐《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蓟县田义起石浮图颂》,王利贞撰文。略云:石亭府果毅田公,尊崇法门,福求无上,奉为七代先亡、见存太夫人、合家大小敬造石浮图七级,释迦像、二菩萨、神王等一铺。1932年陈兴亚等游云居寺时所刻题记在此唐塔的两侧石壁之上。
太极塔一侧上刻陈兴亚与伴同游刻记:
海城陈兴亚介绍赵文奎、华臣、辽阳马冀良等于民国壬申年七月中澣同游西域云居寺及小西天。(壬申年即1932年。赵文奎难道是内位名伶?)
太极塔另一侧陈兴亚刻石;
石经始願记
县志载石经山纪略云,北齐南嶽慧思虑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闭封岩壑,座下静琬承师嘱成其事云。今观碑誌多言琬公发愿而不及其师,千载而后恐人仅知有琬公而不知有其师,纵其师不欲居功而独享盛名又岂琬公之意?兹谨缀数言,俾后之览者知刻石藏经之功不仅在琬公而尤在其师慧公也。
宪兵司令警察总监陆军中将陈兴亚撰书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十二日
刻石的意思:刻石标题“石经始愿记”一言以蔽之,说的就是关于刻经藏石最开始创意、发愿的记载。其意说的是县志记载北齐时代南岳的慧思法师鉴于南北朝时期的灭佛运动,害怕东土藏教毁灭,发愿刻经藏石,他的弟子静琬按照师父宏愿建寺刻经。但是看到的石碑志书等多记载的是静琬法师发愿(刻经藏石)而不提及其师父慧思法师,多少年后恐怕人们只知道静琬法师而不知道他的师父慧思法师了。就是慧思法师不想居功独享盛名,这难道不也是静琬法师的的想法吗?这里刻石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来游览的人应该知道,刻石藏经的功劳不仅仅在于静琬法师,而更在于他的师父慧思法师。
唐代太极元年石塔


塔门外的神王和里面的造像

塔内的释迦牟尼和两位菩萨

“石经始愿记”

陈兴亚携伴同游题刻

开山琬公塔(静琬灵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