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金牛(铜牛)

(2013-02-12 09:32:16)
标签:

清漪园

颐和园

金牛铭

铜牛

乾隆御笔

分类: 颐和园质疑、释疑

   

    在颐和园十七孔桥东侧的廓如亭之北昆明湖东堤上,有一头和真牛大小相近的铜牛,其安详的卧在雕刻着波浪漩涡纹饰的石座上,牛眼圆瞪凝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

 

     铜牛是乾隆乙亥年(1755年)“笵铜为牛”安放于此的。乾隆在此“范铜为牛”其用意在牛背上的乾隆御书《金牛铭》已经写得很明了:“......义重安澜,后人景从......金写神牛,用镇悠永......”,意思就是镇水的。

 

     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的:

     一是铜牛并非鎏金的,只是古人视铜为金,当年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铸十二铜人就是被称之为金人的,所以乾隆在铜牛背上的御书也称之为《金牛铭》。试想一位皇帝御笔亲书“金牛”当然要比“铜牛”更彰显天子之威吧。

 

    二是铜牛背上的乾隆御书《金牛铭》不仅详细记述了“范铜为牛”的根本目的,更为重要的《金牛铭》是乾隆少有的篆体书法,因此也显得弥足珍贵。

 

    三是铜牛眼望西北我认为并非传说的是在等待耕织图的织女,因为铜牛是镇水之牛,其眼望之处是昆明湖水源的入口处。昆明湖之水主要来自西山诸泉,为了补充京城用水,乾隆在西山修建了引水石渠,将香山、寿安山诸泉水引入玉泉山,再通过玉河流入昆明湖,其主要入水口就是今天的玉带桥处,所以镇水铜牛也就需要时刻警惕守望着入水之口。

 

    四是“范铜为牛”镇水多年后,乾隆也对民间关于铜牛的“牛郎织女”之附会不屑一顾,因此在乾隆咏颂清漪园的诗句中也多次提到了“牛女”的故事,但是反而这更增加了传说的可信度。

 

    五是铜牛的尾巴也是历经劫难。从1860年后,铜牛的尾巴就不知去向,民国期间尾巴安放了上去,刻石文革时期尾巴被收了起来,文革后期再次复原。所以现在观察它的尾巴是三种颜色,分成了三段的。

 

    现将《金牛铭》全文和乌金拓附上,以便欣赏乾隆篆书书法之精美和了解“范铜为牛”的目的。

 

    《日下旧闻考》书载:“廓如亭之北为昆仑石,勒御制诗。其旁笵铜为牛,背镌御制《金牛铭》,恭录卷内,御制金牛铭:夏禹治水,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驼)鼋(音元)。潫(音弯)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丘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其意思大致为:夏禹治水时用铁牛为镇的故事其意义就是镇水,后人也效仿之。就如同辟邪之物蛟龙都害怕,何况鳄鳖呢。昆明湖纵有万顷之水,现在范铜为神牛就是为了永远镇住水患。今后治理大江河湖都应该如此办理。人们颂扬汉武帝,我独敬慕帝尧整治涝河。昆明湖如今出现了祥瑞之兆,朕也静等他的显现。

 

    乾隆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耕织图口号

     稻已分秧蚕吐丝  耕忙亦复织忙时

     汉家欲笑昆明上  牛女徒成点景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仲春昆明湖上

      晴晖送暖涣冰纹  归岫西山有宿云

      放眼柳条丝渐软  含胎花树色将分

      牛女左右徒闻古  凫雁光辉各命群

      陆町溪塍都润泽  行将来往课耕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一家之语,有待点评。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铜牛的尾巴也是历经劫难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颐和园金牛(铜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