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2013-02-09 07:18:08)
标签:

清漪园

颐和园

石舫

清晏舫

万寿庆典图

分类: 颐和园质疑、释疑

   清漪园时期乾隆在万寿山西侧建造了一只和真船大小的石舫,之所以叫石舫盖因此船船体全部用石头建造的,石舫呈返航停靠状态。石舫船楼为中式二层歇山卷棚顶,进深三开间,面阔一开间,一二层均有围廊,石舫所处位置也是观景作乐的好去处。

 

   乾隆建造石舫的目的不光是作为点景和休憩之物,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借用古语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乾隆对自己的仁政虽然很是得意,认为大清江山如同石舫永不会倾覆,另外也以这句古语时刻警示自己。这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他的一首诗中也表现出来:雪棹烟蓬何凝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

 

   但是乾隆时期的石舫现在已经见不到了,留下的老照片也只是船楼被烧毁后船体。好在前几年故宫发现的1752年前后宫廷画师张廷彦等奉旨绘制了《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清漪园部分里面再现了乾隆朝石舫的样子,这大概也是唯一的,才使得我们对慈禧改造前的石舫有个真正的了解。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火烧后,石舫的船楼也未幸免,由于船体为石质免于火灾。光绪朝重建时在上建造了两层西洋式的船楼,楼顶为精美的砖雕镶嵌,两侧拱形窗上安装了彩色纹饰玻璃,一层船尾面南还安装了一面大镜子。另外慈禧也与时俱进,按照当时蒸汽明轮的构造,在石舫的两侧也添装了明轮(拨水轮),也使西洋式的船楼和带有明轮的船体显得更为协调,慈禧太后赐名为:清晏舫。

 

    这里说一下石舫的排雨水的系统,由于船体中间低四周高,船楼又是三开间的大屋顶,为了顺利排出雨水,光绪朝修建时在船体两侧各安乐两个吸水兽(实际作用是吐水兽),船楼通过中空的立柱把屋顶和吐水兽贯通起来,巧妙地解决了排出雨水的问题。

 

 

看看《万寿庆典图》中乾隆时期的石舫和荇桥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现在的清晏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1860年被烧毁后的石舫船体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慈禧命名并题写(他人代笔)的清晏舫匾额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船楼上精美的砖雕正脊、垂脊、博风、檐板、栏板望柱;砖雕有二龙戏珠、如意云纹、花卉缠枝草等纹饰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这是近百年前的老照片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船尾漂亮纹饰,如意云头中间还有一个团寿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明轮中间也有一个团寿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这是排水系统示意图
清漪园时期的石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还是颐和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