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去府学胡同办事,事毕遛弯到北海万佛楼遗址看看,顺便照了两座浮屠(经幢)、宝积楼、妙香亭和亭内的妙相塔。第一次看到妙相塔他身上的十六罗汉,煞是精美,遂搜集资料,加以补充完善以成此文。
书载: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为三座黄琉璃瓦顶随墙门。入门南北各有牌坊一座(笔者注:牌楼之间有石桥),黄琉璃瓦顶,南面牌坊南向额为“大千轮置”,北向额为“满万昙霏”,北面牌坊南向额为“聚诸福德”,北向额为“现大吉祥”。东西各有一浮屠,中为万佛楼,七间,楼高三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庆祝其母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万佛楼前左面树宝幡竿,右面立石幢,幢北面镌刻乾隆“御制庚寅万佛楼瞻礼诗”(笔者注:石幢现在移到了小西天南侧)。
以上只是纸上谈兵,现在万佛楼、普庆门等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只保留了宝积楼、妙相塔和两座浮屠,现在开始重建万佛楼,地基考古勘探已经完成,宝积楼、妙相亭油饰完毕,浮屠加建了石栏杆,再过几年万佛楼就可再现了。
下面说说妙相亭和妙相塔。
妙相塔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亭子称“妙相亭”,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为护塔而建。塔基为十六角束腰须弥座,上深浮雕云龙纹饰,上层十六面塔身的每面各线雕一位罗汉像,每位罗汉雕像中均镌刻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御制贯休画十六应真像赞”(可惜没带高像素相机,无法再现乾隆御题了),每尊罗汉雕像之上另有一龛,内线雕牌位,排位里面用梵文雕写乾隆钦定的尊者(罗汉)名称,牌位两侧各雕一朵缠枝莲花。塔身上有双层塔檐,一层的塔檐雕有云龙图文,在十六个拐角处各雕一狮头。一层塔檐上再有一层须弥座,上面雕有双龙戏珠和宝相花等图案。须弥座上方又有一层僧帽檐,檐边浮雕二龙戏珠和如意云纹图饰。塔檐顶上的塔刹是一座小型的覆钵式塔(可惜无法看到)。
石塔上的十六罗汉像是乾隆根据五代时期的禅月大师贯休所画摹刻,真迹原藏于杭州孤山的圣因寺内。乾隆皇帝在1757年第二次南巡时看到了这十六幅罗汉像,他根据梵经改正了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并题写赞文。
喜欢着可以搜索“贯休”,据说此乃我国史上画罗汉第一人也。
为何现在都说是十八罗汉而不是十六罗汉呢?目前说法不一,我只知道后来增加了降龙和伏虎罗汉。
言归正传
老照片中的万佛楼,可见石桥、桥北侧牌楼夹杆石、石幢和幡杆。其实照片最左侧万佛楼一层檐处可见妙相亭

现在状况,中间假山石处就是原来的石桥

宝积楼已经大修完毕


两座经幢安放了保护栏杆



石幢现在位于小西天南侧

这就是西北角的妙相亭


妙相亭内妙相塔

塔身雕刻罗汉处

塔身上檐僧帽顶

十六罗汉对比图。上为今人所雕,下为妙相塔乾隆时期所雕。对比看不仅雕工、精细度、神态等真是今不如昔,而且相差甚远。对比的目的就是看看乾隆朝的匠人水准,令今人雕刻上有每尊罗汉的名称。

乾隆御题:扇取去热
衣取蔽寒云无寒热是外道禅热即热中寒离寒裹 金不复圹 冰仍是水。第(?)十五锅巴嘎尊者

第二阿锦铎尊者


第十四绅噶赛纳尊者



























每尊罗汉上佛龛内的牌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