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2012-12-17 06:06:49)
标签:

清漪园

颐和园

寄澜亭

知春亭

知春亭名称演变

分类: 颐和园质疑、释疑

    颐和园有知春亭两座,一座在文昌阁西侧的小岛之上,还有一座位于谐趣园内。前一坐为乾隆朝建造清漪园时所建,1860年被毁,光绪朝新建。后一座是光绪朝新建。

 

   乾隆建造清漪园主要是为给母亲的六十岁祝寿,因此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钮祜禄氏六十大寿之际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由于是大寿,乾隆还令宫廷画师将这此祝寿活动以写实的方法绘制记录了下来,取名《万寿庆典图》,其中清漪园部分是由宫廷画师张廷彦等绘制,绘制年代应在1752年左右,因为此时的佛香阁位置的延寿塔尚未建成(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拆塔建阁)所以画卷上没有出现延寿塔。但是这张图是唯一记录清漪园早期的绘画,是研究颐和园前身的重要资料。

  

   我的质疑是:在张廷彦绘制的《万寿庆典图》中,知春亭的名称不叫该名,图中亭子下悬挂的牌匾上写的是“寄澜亭”!这难道是画师的笔误?

   我以为笔误的可能性不大。首先是画师自己不敢,伴君如伴虎,些微的错误就可能造成终身遗憾。我认为,张廷彦绘画时当时清漪园的工程还没完工,一些景点建筑的命名还没完全固定下来,很有可能是在清漪园建设全部完工前后,乾隆逐步完善、调整了景点的命名。因为乾隆为了后山花承阁的“六兼斋”名称寓意从乾隆二十一年定名后,直到乾隆五十三年期间的32年中曾多次进行过修改。以乾隆认真细致的态度,“寄澜亭”很可能是经过乾隆反复推敲后最终将此亭的命名和长廊上的知春亭进行了对换。

    我的观点在乾隆所写的《万寿山清漪园记》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乾隆在1764年才写《万寿山清漪园记》(1761年清漪园全部完工),究其晚写的原因他自己在《清漪园记》中写到“万寿山清漪园成于辛巳,而今始作记者,以建置题额间或缓待,而亦有所难于措辞也”,他说由于一些建筑的名称题额尚未最终确定,这里面应该也包括了知春亭题额的缓待吧?

 

   只是个人推断,见仁见智敬请探讨。

 

 

《万寿庆典图》中牌匾上是“寄澜亭”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现在成了这个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是否和长廊中象征夏季的“寄澜亭”调换的位置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这是清末民初的老照片,那时疏于管理,放羊的都放到了知春亭上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颐和园知春亭名称的演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