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寿寺的介绍就免了,搜索都有,内容介绍也都大同小异,我这里需要探究的是万寿寺的东跨院北侧的四合院。
一般的介绍对于东跨院都是一带而过,只说是“方丈院”,没有其他介绍,详细一些的也只是说北侧还有一处四合院,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后当时马上觉得:这处四合院无论如何也和“方丈院”联系不到一起。
此处四合院非常精致,坐北朝南,由南房、东西厢房和正房(北房)组成,四组建筑都由拐角游廊相连接。南房为三开间穿堂殿,北侧出廊;东西厢房三开间,均是前出廊;正房高大,五开间,前后出廊。四组建筑分别由四间拐角游廊链接,游廊外墙上有什锦花窗,内侧有倒挂楣子和坐凳楣子,坐凳下面的棂花格子不是传统的的步步锦,而是很有现代感的旋木条组成,四个拐角游廊向外均有门扇。
从光绪年间绘制的万寿寺全图可以看出东跨院北侧的四合院和现在基本一致,也说明现在的四合院格局保持了慈禧大修后的摸样。不过需要探究的是这样的四合院是否是“方丈院”方丈的居所,我认为不是的。
原因有:
1、从建筑彩画上看不应该是出家人的居所。建筑彩画都是吉祥如意、典故故事组成的世俗画,如百鸟朝凤、福寿如意、居家乐、二十四孝图等,这在皇家寺院里是不该有的,除非不是寺院用房。
2、从光绪时期绘制的“万寿寺全图”上可以看出,万寿寺东、中、西路建筑全不仅有内墙封闭,还有一层外墙围绕。图中这组四合院严格的与南面的“方丈院”分割开来了,不仅有院墙(中有小门)隔离,之间还有百十米长宽的“菜地”(囿园)隔离着。
3、当然从建筑格局来看此处四合院也不像是出家人念经坐禅之所,俨然就是高贵俗人的休闲之处。
结论是:此四合院应该和万寿寺西路的建筑功能是一致的,是行宫用房,而不是寺庙用房。
四合院现状:目前此处已经被万寿寺征占,正在修缮,但是还有住户尚未迁出,所以仅南房和东北拐角游廊修建了,其它尚未动工,不过南房不知为何搞成了山门殿的样式。
一家之言,还望指正。
万寿寺山门

匾额

落款为顺治二年

简介也对东路一带而过


便于理解,我在古图上标的示意图



从四合院西南侧看去

修建中的南房,上有苏式包袱彩画

南房的北面,前出廊子,四阶垂带踏步

五开间前后出廊的正房

正房前的六阶垂带踏步,明显比南房高出

正房门上内檐包袱彩画

包袱内位亭台山水画,聚锦内是二十四孝图之“齿指痛心”

正房大门上外檐彩画

包袱内是百鸟朝凤

聚锦为水仙异兽(上)、福庆如意(中)、居家乐(下)

正房前廊

前廊的彩画“福寿”

正房的北侧,也出廊子

三开间前出廊的东厢房

这是东北角已经修复尚未油饰的拐角游廊,可见游廊东侧开有门扇
东南角没有修复的拐角游廊,东侧也有门扇

东南侧游廊的倒挂楣子和坐凳楣子

西南角的拐角游廊的南面已经毁坏

西侧也残毁,向西同样开有门扇,门额上也画满了彩画,现里面住家走此门

西厢房和西北角游廊杂乱无法拍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