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昆明湖记”石碑刻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为乾隆御笔,石碑立于清漪园(颐和园)转轮藏,“碑记”在“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背阴。“碑记”记载了西海(昆明湖)治理的原因和治理后的变化,虽然乾隆主要是为了给母亲祝寿而建的清漪园,但是西海(昆明湖)的治理客观上使京城的水利得到了改善,周边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全文(点击看大图)

附录:
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
岁已已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阏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沙泥之隘塞,汇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始之时,司事者咸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蹰虑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又虑夏秋泛涨或有疎虞甚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为闸、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泛涨乎?非所以济沟塍乎?非所以启闭以时,使东南顺轨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之海甸无水田,今则水田日辟矣。顾予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待一人积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重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得泉瓮山而易之曰万寿,云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寺别有记,兹特记湖之成,并元史所载泉源始末兴废所由云。
乾隆十有六年岁次辛未长至月御制并书
加载中,请稍候......